人處世間,醫療,教育,各種麻煩,都是不得不糾結其間,耗盡人的精力。
現代社會,講究的是專業分工,團隊合作。個人學習什麼的,終究成就有限。時間成本更是有限。不可能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理性人想尋找合適的生活合夥人,想尋找合適的工作團隊,想尋找合適的工作專案,都不容易。但這個考試,說到底,不得不直面。
說到底人間憂患讀書始。想學想看的東西太多,就會覺得餘生短短不夠用。能專心研究有興趣的東西,其實做個巫妖或者電子生命,我也可以自己樂呵好多年
科學或者無限可能的未來,總是與歷史流傳下來的慣性格格不入。
總有一種不想陷身泥潭的感覺。
《老農民》《春天裡》《樹大招風》。
這樣的生存掙紮裡,又哪來靜下心看看書的可能?能有機會學點東西,混口飯吃,已經算幸運
試著寫小說,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寫別人想聽的話,就如日常凡人的人際,無非投人所好,普羅大眾,芸芸眾生,又有幾個能免俗?
網文小說,在我看來,無非幾個套路,腦洞,賣萌,歷史,搞笑,天馬行空之類。說起來還是搞笑最有市場,比如李古丁,善水之類,因為讀者的需求就是圖個樂子嘛,但是我自己的心態,冷冷默默,也看不下去天馬行空,倒覺得寫點寫實的比較合心境,寫都市束手束腳,還是寫歷史最放的開。因為歷史難寫,因為需要大量知識儲備,但也好些,因為背景知識積累了,你就有了大半框架。
經濟,法律,歷史,評說,看些皮毛,也就拿來寫點小說了。
碼字也是一種經濟取捨,投入與回報的計算。無非時間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
一方單方面逗對方樂的叫討好,相互對著樂的才叫相愛,而且還要長時間感覺,其實相當難。就好比三個骰子要扔出豹子,總是機率很小的事情。
如果將來技術發達了,有可以以全球基數進行大資料分析人的心理進行配對的軟體,大概可以解決這個世界的大多單身問題吧。
或謂科技進步的人人享受的自由的幸福快樂
好比上學每天做功課一樣,有了一件事情幹,反而不至於無聊空虛。在學校,只需要跟上老師的思路,在社會,卻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
糾結於一種莫名的真實感,常常呆坐好幾個小時,倒對雕刻自己的大腦和身體有了興趣,如同老僧打坐,除了這個遊戲,對別的打法發時間的遊戲,總覺得缺乏真實感。
=========
人從小到大,都是在人堆裡生活,其實人性都是一樣的,不分老幼,不分男女。同樣的人性,可以好,也可以壞。這樣想的話,倒無我相,我無眾生相。
法學家協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心理學家研究人和人的心理,這中間的複雜人性,每一個靈魂都要幾入輪回才能看得清。難免要交點學費,也計算不清了。
想想,倒有看破紅塵的厭倦感,若是純粹的利益計算,一部博弈論倒是說明瞭一切。
人心糾結,都是人自己折騰自己,逼迫得人糾結浮雲,不是為慾望,其實更是為了不成為別人的墊腳石。
但這個遊戲沒有贏家,說到底所有人一輩子蝸角爭鬥。但人又不能超脫環境。
所以法學家的理想就是幫助人類走出這一困境。
==========
科技棋局,可能主觀性強,相對的,可能更有意義一點?說到底,學習就是賺錢,一脈相承。<101nove.it這些網路課程其實是很先進的,就算肉身去國外大學,他們藏一手也有限,但社會接受度不高,因為大把年輕,聽話,老實的專業畢業學生可以選,為什麼要找你?
不過如果自己做事的話,自然就無所謂年紀,學位,一份知識就是一份本事。就好比我現在沒飯吃了,至少可以開個影印店,畫圖,修改,辦公室軟體,至少我也會,總不至於去炒粉幹。
取捨之間,其實也是博弈。多一分知識,就多一分底牌。
經營知識,從整體上說,是比較有整體生産力意義的努力。人心糾結,說到底,其實只是空中樓閣,說到底,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知識分子的臭毛病,總想著做些真正有意義有意思的事情。切切實實,總要做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