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倪匡成名後,記者問他,為什麼選擇寫作,倪匡沉默後說,他當年做難民逃到香港,搬磚太累,別的不會,不寫作他又能做什麼。。這說的大實話啊。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作家的訪談,有人問他,作協是什麼,他沉默良久,說,作協其實是一口鍋。以前我覺得很奇怪,文學這麼高尚的事情怎麼會是一口鍋,但現在漸漸明白,傳統文學也好,網路文學也好,各種單位也好,都只是一口可以吃飯的鍋而已,就這麼簡單。
諸如《京華煙雲》,《往事並不如煙》,其實不同的時代,人性和故事的主題並無不同,大約二三十年過去,隨著時代技術的進步,人事沉浮,大約有種看待歷史的厚重。
娛樂圈的小鮮肉主力都是90後了,頗有一種老了的心酸。
“是耶非耶,大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好的小說可以穿越時空,讓人看清看清命運的軌跡,可以說消極,也可以說睿智。
在歷史面前,一切掙紮都是虛無的徒勞。
不管怎麼樣,世界上沒有可以輕易獲得的自由,至少我可以有努力的希望。
人生是個旅程,如果什麼都不幹混吃等死,那也是一種無趣吧。
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鬥爭。所謂學校學的知識未必有用,但認識的人心和人性卻是刻骨銘心。左右不過戰鬥而已,哪都是一樣的。說起來我也算身經百戰了(屢戰屢敗)。
但說到底,其實人心的套路模版倒是都差不多的,不同的環境其實戰鬥的模版都是差不多的,無非為生存佔位置而已。
生活就好比太閣5,刷熟了經驗值,外物其實只是浮雲。宗慶後42歲開始創業,從貸款14萬元、靠三輪車代銷汽水及冰棒開始。開創中國最大it企業之一的華為的任正非,還要一年大學畢業的時候遇見轟轟轟退學,但他堅持自學了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技術自學完,他還把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接著學習了許多邏輯、哲學。他還自學了三門外語。後來入部隊做建築兵,做到副所長,退伍後創業,開始代理香港的某公司程控交換機。後來自主研發成本只有三分之一的自主交換機起家。但中國的事情很難說,很多上福布斯的大boss,說落馬就莫名其妙的落馬了。任正非這種,就是會經商的沒他懂技術,會技術的沒他懂經商,在他的年代,鳳毛麟角。
市井的事情,就好比一個武林高手遇見流氓,人人都打下三路,除非你是掃地僧練出三尺氣牆,否則最後肯定打成王八拳。
中國13億人,想碼字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宅,懶,簡單。可見競爭多大。本上可以的話我也想全職。但是為了保險,盡量發展一般職業能力,就是這樣簡單。
時間有限,選擇培養能力的方向,倒像暗黑加點選流派,合理組合安排,才能戰力最大化。可惜時間和腦子都有限。
一般的人思維逃不出家長裡短,兒女情長,更高的人可以操作人情世故,以歷史的眼光看問題,但終究逃不出人的社會觀念。更高明的人則是所謂宇宙境界,若能與曼哈頓博士一樣,研究宇宙基本力,直接構造生命結構和思維組成,大概近於神了吧。也許有一天,我們人類真的可以進化到這一步
所以我覺得自己還是出生的太早了,要是人類發展了幾十億年後我才出生,說不定我也能享受文明的果實。若能冰凍自己,真想冰凍自己啊。
說到底凡塵小民,逃不出生老病死的掙紮,只是看小說也好,學習也好,總是試圖跳出舊有的框架,而有無限可能的世界。
其實曼哈頓博士就是用意識3d列印了自己的身體出來。現在國外有用細胞,3d列印人造心髒的技術,其實也近於曼哈頓博士了。科學和神話的邊際,就是靈魂,或者說意識而已
碼農有全棧工程師的說法,未必有用,畢竟一個人只能同時做一種工作,但是,有趣啊,就好比國術大師,練了八極,形意,什麼太極,迷蹤,詠春,八卦,都想拿來玩玩。就如同周伯通,見到新功夫就想拿來練練,因為,好玩啊。
如果真的有神的話,做一個純粹的神父其實也挺好的,其實宗教的純粹還是很吸引人的,可惜我的理性真的不信神的存在,也就做不到純粹,否則其實做神父比較適合我,作一個純粹的,精神的,理性的人,總比庸俗的人高尚一些吧,世俗的紛爭,無聊的慾望,畢竟在我心中,並不是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