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今天在複習曾國藩小說三部曲。
儒教又叫禮教,注重生老死喪,將所有的行為納入一套規則和價值觀內,有序的運作。
農村的老頭罵人常說:“這還叫人啊?”“哪有這麼做人的?”
所謂人,這裡的定義就是禮教道德規範一般意義上的人。
我們百年來,經歷了各種運動,但這種千年的傳統,其實已經深入我們的骨髓。
其實這也是人類進化的必然。
基督的傳統和儒家的禮教,最終都歸於家庭和道德。
只是這種約束,反過來就是壓迫。
對自由的壓迫。
如果可以將規則寄託了社會組織的法律,則個人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
這無關文化優劣,而是環境處境。
一個自由的環境,人可以自由的做自己。
沒有那麼多的道德綁架,沒有那麼多的做人模板,只要你不犯法,你怎麼活都可以。
這是未來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