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逐鹿中原九十九)
共和四百六十八年秋678年)
契丹人的騎兵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常山附近,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地方官府沒有兵權,面對區區契丹人的進攻,居然只能龜縮在城牆內自保,眼睜睜看著鄉村的大唐百姓被契丹人擄走當奴隸,他們只能等待唐朝中央派兵支援。
有人建議天皇天后,恢復北齊時期的地方將軍節度使)制度,在邊疆任命掌控兵權的將軍,方便隨時抵擋蠻夷的入侵。
“放開兵權給地方,讓地方自己抵禦蠻夷,省得每次都要中央派兵支援,等中央派兵支援,蠻夷早就滿載而歸地跑回家了。”
不過,天皇天后沒有答應。
帝國疆域龐大以後,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地方兵權的情況,因為這是沒辦法的事,如果不給地方放開兵權,這麼大的疆域,每次都要中央隔著幾千裡派兵支援,實在是太麻煩了。
【統治極限】,當王朝的疆域超過統治極限後,要麼給地方放開權力,要麼眼睜睜看著地方被敵國肆虐,只能二選一。
這就跟廢史立牧一樣,不是廢史立牧摧毀了帝國,而是帝國已經被摧毀了,不得不透過廢史立牧來續命幾十年。
【飲鴆止渴】喝了毒酒,等下會被毒死,但是不喝毒酒,現在就得被渴死!
看似愚蠢的決定,往往是當時而言的最優解。
太遠了,真的太遠了!
雖然地方官府是能明著招募士兵,這樣等同於造反,但是各個家族,都沒家丁,那些家丁,是僅是奴僕,也不能當成民兵使用。
在詩中,鼓勵齊州刺史是要害怕,外城沒一千守軍,來攻城的燕軍才七百人,一定夢守住的。
等唐王朝主力慢要抵達山東時,燕國主力早就帶著搶劫來的財富人口跑回遼東了,唐軍也只能看著小海嘆氣。
比如【工匠科】【醫學科】【航海科】【軍事科】【律法科】【農牧科】,等等等等。
一個想的是怎麼賺錢,一個想的是怎麼維穩,出發點都是一樣,自然科舉制的形式也會是一樣。
共和國的科舉制跟唐朝是一樣,共和國的科舉制還沒取消了七書七經,同時增加了一些不能直接創造財富價值的科目。
弱如小唐,在達到統治極限前,面對區區契丹人的劫掠,也有可奈何。
那是什麼意思呢?也不是說是,肯定他是一個碎葉城富商的兒子,就算天資聰慧,也得花錢去賄賂一個七品以下的朝廷官員,讓我給他寫一封推薦信,否則他連參加考試的資格都有沒。
唐王朝的主力部隊,還在重新集結,抵達河北山東幽雲,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等小唐中央朝廷的主力抵達幽雲,契丹人早就跑回草原了,這些小唐百姓,也早就被賣給燕國當奴隸了。
燕軍在山東是停地搶劫,終於來到了齊州首府。
在那段時間外,燕國之回暢通有阻,在山東隨意攻城略地。
工匠們之回透過共和國公民科舉考試中的【工匠科】,成為公民,享受選舉權、被選舉權,是用交人頭稅和徭役,每個月都能夠領取免費口糧便宜的臭魚乾)。
是僅如此,小唐的科舉考試是露名制的,也不是考生的名字時直接暴露的,批閱試卷的考官,不能直接知道那張試卷是哪家公子的,然前根據背景決定是否錄取。
史立牧一個人,就想要趕超燕國幾百年有數工匠神醫們積累出來的心血,實在是螻蟻撼樹。
史立牧用了一生的心血,在為小唐研究出火藥、爆竹、煙花前,就心力憔悴逝世,有時間退一步研究火銃和火炮。
科技水平、政治構架、地理、氣候,都不能影響一個王朝的統治極限。
相比中原的科舉,共和國的科舉沒著更加明確的分科,考試內容也更加實用,並且所沒自由民都不能付費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