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逐鹿中原(六十二)
半年後
燕國三百七十九年春(589年)
正月
元旦春宵剛剛結束,一個讓天下文人雅士翹首以待的事情發生。
代表儒學正統的曲阜孔家,在曲阜召開“論道會”,邀請天下各國的文人雅士來到曲阜,一起探討文學,相互辯論學習,發揚繼承聖人的道統。
來自燕國、陳國、燕屬齊國、燕屬魏國、燕屬晉國、燕屬梁國的文人雅士齊聚一堂,甚至還有許多隋國士人也來到曲阜。
為了保護曲阜的安全,孔家邀請燕國士兵駐紮在曲阜。
論道會上,孔家家主強調道:“如今蠻夷(隋朝)肆虐,致使我神州淪陷,我等聖人弟子,皆應為華夏而戰,為聖人道統而戰,為天下蒼生而戰!”
“鮮卑蠻夷殘害中土,我陳國亦飽受其害。”陳國士人搖搖頭嘆息道。
在陳國看來,北方隋朝就是鮮卑蠻夷,身體裡流淌著鮮卑人的血。
晉亡之後無華夏,齊亡之後無中國,神州淪陷蒼生淚,天下正統在建康!
“悲呼!我泱泱華夏,竟被隋虜蠻夷蹂躪!”
“普六茹堅,竊據中土,厲兵秣馬,欲亡我也!蒙天不棄,友邦燕國,助我華夏,抗擊韃虜!”
陳國的世家大族們對燕國感恩戴德,認為是燕國在保護他們免受隋朝蠻夷的侵略。
是燕國拯救了華夏!
這是江南士大夫們的共識,如果沒有燕國的幫助,他們早就被江北的蠻夷滅亡了。
甚至連隋國計程車人也是唉聲嘆氣:“想我中土,為蠻夷竊,悲呼!”
不僅如此,還有一位關東士子,此前參與了高氏的復辟活動,復辟被隋朝鎮壓後,雖然他僥倖沒被發現,但是擔心以後被發現,於是聯絡好了燕國,隨時準備跑路去燕國。
這次參加“論道會”之前,他還特意提前寫了一篇痛罵隋虜的文章,準備放到“論道會”上展示。
在文章中,他正義凌然地斥責隋朝是【後魏】,因為他認為,隋朝的上層,早就被鮮卑人控制了,有大量鮮卑貴族控制了隋朝朝政,所以,他認為隋朝是【後魏】政權,是鮮卑魏國(北魏)的繼承者。
“鮮卑魏虜,屠我中原,遺老遺少,賊心不死,建國名隋,實為後魏,幸有燕國,憐愛蒼生,抗擊韃虜,救我華夏!”
“燕國主煦,世之堯舜,仁義愛民,至聖至德,王師蕩蕩,誓平鮮遺!”
他們把鮮卑遺老遺少簡稱為鮮遺,對著所謂的鮮遺一頓輸出,還順帶讚賞燕君煦,才是真正的堯舜禹,讚賞遼東燕國,是來幫助華夏蒼生擺脫蠻夷統治的文明燈塔。
由於燕國統治下的遼東越來越大,所以遼東這個詞語的意思也發生了變化。
狹義上的遼東,指漢朝遼東郡。
廣義上的遼東,指整個燕國和燕國想要征服的地方。
所以,廣義遼東包括狹義遼東、朝鮮半島、鵲島諸島(日本群島)、香料群島,等等等等。
甚至連皮毛島(庫頁島),乃至身毒(印度)和雪域高原(青藏高原),也算遼東。
“只要是太陽能夠照射的地方,都屬於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