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北伐不為攻城略地,只為了燒殺擄掠,在高句麗境內進行生產破壞,順帶幫助扶余人和勿吉人再次復國,讓這些北方蠻夷繼續為燕國抵擋高句麗。
此次北伐,由侯景擔任主帥,一位貴族代表、一位行會代表、一位燕君派遣的籤使,這三人作為隨軍軍事監察官,還有幾個老將給侯景當副將兼參謀。
參謀和幕僚還是有區別的,雖然二者都是給軍事長官出謀劃策,但是幕僚是軍事長官的私人小團隊,而參謀是朝廷委派到軍事長官身邊的。
兵力構成為:1000禁衛軍、1000行會兵精銳、2000行會兵新兵、3000貴族兵、3000扶余復國軍、3000勿吉復國軍、3000黑水土司兵、2000燕屬魏兵、2000燕屬晉兵,一共士兵,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
侯景讓禁衛軍坐鎮大本營,行會新兵帶著魏兵、晉兵去攻打城池,勿吉人和扶余人進入高句麗腹地進行燒殺搶掠,行會兵隨時支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穩紮穩打的打法,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也沒有太大的毛病。
“投石可以繼續砸城牆了,讓行會新兵們準備好,小心高句麗人效仿合肥的張遼,搞什麼突然出城反擊。”侯景對將領們吩咐。
“明白!”
將領們答應一聲,各個軍旗手合傳令兵也忙碌起來。
一個傳令兵騎著快馬來到了黃宗羲所在的陣地,對他們大喊:“檢查投石車、弓弩、火器、長槍、盾牌是否損壞,隨時準備作戰!”
“收到!”黃宗羲的上司對那位傳令小兵恭敬回覆,然後又對黃宗羲等小分隊吩咐:“檢查投石車、弓弩、火器、長槍、盾牌是否損壞,隨時準備作戰!”
“收到!”黃宗羲回覆一聲,然後按照直接在軍營裡學習的知識,帶著自己的隊員們再次檢查身邊的武器裝備有沒有問題。
最重要的自然是投石車,然後是弓弩,然後是長槍盾牌,最後才是火器。
一年前,發明“竹筒火槍”的那個青年男子,用了十二年時間,對“竹筒火槍”進行了改良,在竹筒火槍的後面加了一個五尺長的木柄,從而減少竹筒炸裂對手臂的傷害,之後,他覺得每根竹筒只能發射一次,然後竹筒就會被火藥爆炸的傷害損壞,需要更換新的竹筒,這樣實在是太麻煩了,於是又把竹筒換成了鐵製圓管。
因為使用的是鐵製圓管,而不是以前的竹筒圓管,所以被髮明者取名為“火銃”。
然而,現在的冶鐵技術還不夠先進,鐵製圓管雖然造的出來,但是質量很差,鐵管密封性不夠,導致火藥威力大大降低,而且有的時候甚至點燃冶也不爆炸,只是單純地燃燒,而且鐵管雜質很多,導致炸膛率也很高。
總之,以燕國目前的技術水平,鐵製火槍雖然造的出來,但是大可不必,因為威力小的同時,成本還高,並且危險係數還很大,真不如繼續使用竹筒火槍。
但是他的這項“鐵管火銃”發明遞交給【神匠所】以後,【神匠所】進一步改良,把目前來說不適合的鐵製槍管更換成了青銅槍管。
青銅的對冶煉的技術要求更低,在冶鐵技術還不夠成熟的這個時期,使用青銅反而擁有更大的容錯率,威力也跟目前的鐵管火槍差不多。
現在的青銅火槍,威力終於比彈弓強了,但依舊遠遠比不上弓弩,只是作為對弓弩的一種補充,畢竟弓弩無法近戰,而目前看起來沒什麼用處的火槍,卻可以在近戰中使用。
除了青銅火銃這項新的比彈弓厲害些的武器的出現,對於燕國人的認知而言,更加厲害的武器改進則是一種新式的投石車回回炮),這種投石車的投射距離和威力都大大增加,它被髮明者取名為“原神炮”,只因為發明者是一位天師道信徒,而天師道認為宇宙萬法的源頭是【原神】,加上投石車投射的是巨大的石頭,所以就被命名為【原神炮】。
相比目前看起來沒什麼卵用的【火銃】,【原神炮】才是讓燕國貴族們大為驚歎的發明,【原神炮】的發明者,他所得到的賞賜也因此比【火銃】發明者要多得多。
這並不是燕國貴族們有多麼短時,而是火器誕生初期,看起來確實沒什麼卵用,效能遠不如弓弩,所以當時只要是個正常人,如果讓他選擇,他都會選擇用弓弩,而不是用火器。
火器時代早期,用火器的都是把火器當成弓弩的一種補充,萬一在作戰時,弓弩不小心壞了,也沒時間現場修復,那就可以用看起來更垃圾的火器先將就一下,而且槍管還能當成近戰武器使用。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