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逐鹿中原四十三)
三個月後
燕公三百一十六年春526年)
隨著第二年的到來,侯景等十二人被任命為【遼餉督察使】,前往各個村落,催促他們的【遼餉使】趕緊帶著第二年的遼餉抵達黃縣。
第二年的遼餉是五頭牛或者二十個年輕人無論男女皆可)。
劫掠隊已經把不願意交付遼餉的村落屠戮殆盡,所以剩下的都是願意交的。
需要【遼餉使】自己帶著遼餉前往黃縣,一路上的花費都是自己解決,類似殷商要求各個諸侯進貢一樣的道理。
你把遼餉使看成是諸侯,把村莊看成是諸侯國,把女君當成商帝神,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
每當我們覺得一件事似乎很血腥殘忍時,仔細研究才真的發現,這種事已經持續了幾千年。
女君燕戀將自己的這次劫掠行動稱之為“尊王攘夷”,也就是尊她這個王權,攘那些魏國蠻夷。
就如同商王朝控制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族邑一般,燕戀對光州青州各個村莊並不控制土地,而是控制他們的人口,燕戀從來沒有統治過這些村落的土地,但是卻依靠著軍隊的權威,從而控制了他們的人口。
這不是她不想,而是現實讓她只能這麼做。
控制如此廣闊的土地,需要大量軍隊駐守,還需要大量官吏管理,成本太高,所以只能靠著軍隊權威帶來的血腥與恐懼,去控制對方的人口族邑。
商王朝人祭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如此,透過恐怖血腥的人祭手段來形成無上權威,讓諸侯們不敢反抗,只好乖乖地臣服進貢人口財富。
當侯景再次來到羊頭嶺時,這裡已經更換了新的【遼餉使】。
一路上,同伴都在嘲笑他,只因為當初侯景認錯了人,誤以為穿著最奢華的美女就是女君,結果出乎意料的是,穿著奢華的都是女寵,真正的女君反而穿著一身廉價的樸素布衣。
這就是權力與花瓶的區別。
女寵本質上只是主人的衣架,就如同我們喜歡給寵物穿好看的衣服一樣,本質上是將侍女們當成寵物來對待。
很早以前開始,可能是三代先君王泰然開始帶起來的風氣,王家上位者們都喜歡穿著樸素,顯得自己和藹可親,同時又讓自己的侍女奴僕們穿著奢華的禮服,彰顯通天富貴。
底層穿樸素的布衣,因為沒錢買奢華衣服,高層也穿樸素的布衣,因為要彰顯自己勤政愛民,反倒是中間階層喜歡穿奢華衣服,因為他們要麼是權貴的附庸,要麼是有錢但沒地位。
哪怕是愛美的燕戀,也只是在宮廷裡穿美麗奢華的衣服,如果是在公眾場合,一般不穿奢華衣服,反而要特意穿跟普通百姓一樣的布衣。
這跟佛門大帝蕭衍是一樣的,蕭衍總是喜歡穿著樸素甚至打了補丁的布衣,以此彰顯自己勤政愛民,但卻絲毫不影響他漠視百姓生命,視人民為草芥。
“今年的遼餉是五頭牛或者二十個可以勞動的人口,不交者,雞犬不留,只要交了,明年的遼餉就還會繼續降低。”
侯景對“羊頭嶺”的【遼餉使】吩咐著。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是燕國的國策,至於徵收這麼多遼餉會不會引起百姓反抗,根本不在燕戀和貴族們的考慮範圍內。
你要造反就造反唄,反正我們也不打算長期統治中原,把能搜刮的都搜刮完以後,就回遼東去了,就讓中原的統治者去頭疼怎麼鎮壓你們吧。
成百上千的遼餉使們,帶著各自的遼餉向著黃縣而去,去進貢今年的遼餉。
整個光州境內的村落,已經完全被遼餉征服,而青州境內的村落,也被遼餉征服了一小半。
那些困守在城池內的魏國守將,根本不敢出城剿滅燕國的劫掠隊。
平均每個城才幾百個士兵防守,而有上千守兵的兩座大城,又被燕國緊盯著,一旦出城,就等著被燕國騎兵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