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犁庭掃穴十五)
一個月後
扶余城
城外二十里處
“弩手準備!”
“收到!”
“騎兵準備!”
“收到!”
兩千弩兵和一千具裝騎兵來到扶余城,在這裡與高句麗人進行血戰。
“反賊們之所以敢於鬧事,不過是認為高句麗人可以幫助他們,因此,只要擊敗高句麗南下的主力,則反賊人心惶恐,不攻自破。”
這是燕戀的看法,她認為攘內必先安外,先重創一下高句麗,然後再威逼反賊。
扶余城是高句麗進入遼東的唯一一條平坦通道,其他通道都是曲折的山路,所以他們想要大規模南下,也只能走這條路,其他路只適合小規模偷襲。
經過持續百年的擴張和發展,高句麗總人口已經多達八十萬,可戰勇士二十萬。
這些部落國家,都是全民皆兵,所以八十萬人口能搞出二十萬大軍,由於軍隊負擔太重,他們的經濟發展幾乎為零,社會發展極其緩慢,武器裝備非常落後。
這二十萬高句麗勇士裡,大部分都是普通長矛兵,只有三千人穿著輕甲,只有那一百多個高句麗貴族才能穿得了重甲。
好不容易抓住燕國內亂這個機會,高句麗傾國之力南下,把二十萬大軍全部徵調過來了,對外號稱百萬大軍。
二十萬高句麗大軍分為兩百個方陣,每個方陣一千長矛兵,而三千輕甲步兵,則是高句麗的督戰隊,並不直接參戰,一百多個高句麗重甲貴族只負責遠端指揮。
高句麗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騎兵,全員都是步兵。
面對這場三千對決二十萬的戰爭,燕戀卻並不恐懼,反而很是興奮。
“孤的名諱將在這場戰役中名垂青史!”
燕國的三千士兵,每一個都是最頂尖的武器裝備配置,每一位弩手,都準備了十把強弩和十把連弩,方便損壞後隨時更換。
並且燕戀還為兩千弩兵準備了兩百萬枚鐵製箭矢,平均每個人都可以射一千枚箭。
昔日李陵北伐匈奴時,五千弩兵也才八十萬枚銅箭,而燕國兩千弩兵卻準備了兩百萬枚質量更高的鐵箭,這就是燕國一直以來的精兵戰略。
不僅有大量弩箭,還有新式武器梨花槍。
所謂梨花槍,就是在長槍上面綁一根竹筒,竹筒裡面塞滿火藥和碎石礫,在與敵人長槍對捅的時候,竹筒可以濺射火花,從而弄傷敵人,就像是梨花綻放一樣,所以叫梨花槍。
“他們以前躲在山溝溝裡,我們不好找,怕被埋伏,所以拿他們沒辦法,現在他們自己跑到大平原上來,正好把他們的主力全部殲滅。”
燕戀站在瞭望塔上面,遠遠地看著遠方平原上密密麻麻的高句麗大軍。
不得不說,經過這幾百年的發展,高句麗文明比以前進步了許多,已經懂得列陣進攻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跟打群架一樣擠成一團。
文明是什麼?它包括方方面面,生火做飯是文明,造輪子是一種文明,戰爭技術是一種文明,詩歌藝術是一種文明,開荒種植放牧也是文明。
文明包括很多,不是隻有像宋朝那樣吟詩作賦才叫文明,金朝的金戈鐵馬同樣是文明,只是文明的不同表現形式。
你的文明表現在詩歌上,我的文明表現在戰馬上。
當你認為對方是蠻夷時,對方也認為你是蠻夷,所以這個世界上,其實所有人都是蠻夷,伱我他都是蠻夷,這就是蠻夷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