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逐鹿中原二十五)
當苻堅在淝水兵敗如山倒時,在北方的遼東戰場也正在進行激烈戰鬥。
山海關
咻咻咻!
嗖!
密密麻麻的箭雨拋向城牆下的秦軍。
慕容評是出了名的廢物,因此不敢分兵攻打燕國,害怕被燕國各個擊破,他選擇把十萬大軍都投入到山海關戰場,用人命去填滿燕國一道道壕溝。
燕國的弓弩相比漢末時期的諸葛連弩,又有了新的改進。
所以諸葛連弩並不是失傳了,而是後來有人改良出了效能更好的連弩,那自然也就沒必要繼續使用諸葛連弩了。
這就好比因為有了空調,所以用風扇的就少了,並不是風扇失傳了。
經過幾百年的建造,燕國的山海關比之中原的潼關、劍門關、雁門關、玉門關等等也是絲毫不遜色,成為了讓人望而卻步的地方。
燕國的軍事堡壘更多地採用了稜形堡壘,大量使用三角馬面,使得弓弩射擊沒有死角,可以更好地進行火力覆蓋。
密密麻麻的堡壘讓人頭皮發麻,堡壘內的燕國守軍都是依靠堡壘上面的木板橋通行,每個堡壘底部都有幾個拳頭大的小孔,可以讓堡壘內計程車兵把超長的長矛捅出去。
而且更刁鑽的是,燕國堡壘的正面是封死的,一個孔都沒有,敵軍想要捅回去都做不到。
堡壘的孔都在側面或者背面,使得敵軍進入堡壘群以後,只能背對著城牆上的弓弩,這樣才能反擊和防備堡壘群裡的燕兵。
偏偏這個時期,中原計程車兵,大多數人的鎧甲只防護前面,不防護後面,一來是減輕重量,提高士兵的機動性,二來是一般也沒人用自己的後背作戰,所以用不著防禦後背。
所以,他們在面對燕國堡壘群時,就吃了大虧。
不僅如此,許許多多鐵蒺藜掩埋在一層薄薄的砂礫中,走得好好的,突然就被一個鐵蒺藜刺穿了腳底板。
想要清掃的話,又看不見,而且有砂礫增加了工作量。
至於靠圍城讓山海關耗盡糧食物資,那更加不可能,山海關的糧食物資都是燕國從海路運輸的,除非秦國有一支強大的水軍能夠奪取渤海灣的制海權,否則山海關的後勤補給只會源源不斷。
然而,秦國的水軍連長江都過不去,還想過更難的大海,那簡直是痴心妄想。
依靠著制海權的優勢,燕國軍隊可以隨時在冀州幽州的某個地方登陸,然後反過來切斷秦軍的糧道。
並且,燕北草原的遊牧不斷南下劫掠幽州,也讓秦國煩不勝煩。
就這樣在山海關用人命填了幾個月壕溝以後,慕容評聽聞苻堅在淝水慘敗,於是立刻停止了攻打山海關,轉而帶著秦國士兵開始攻打秦國的城池。
不過燕琥又豈能白白錯失這個抓俘虜的好機會,因此趁著秦軍疲憊大撤退的機會,走海路攔截秦軍。
一千名燕國鐵浮屠殺嚮慕容評,慕容評還想要抵抗,但是因為填壕溝而疲憊不堪的秦兵,並不願意為了一個鮮卑人而拼命。
夕陽落下,人馬具甲的鐵浮屠直插慕容評所在的位置,黃昏照耀在黑亮的甲片上,散發光芒,每一位鐵浮屠都戴著鐵製面具,騎的都是純血大宛馬汗血寶馬)。
當初帶回來的那一百匹大宛馬,有五十匹用來改良遼東本地的馬種,剩下五十匹一直純血交配,防止血脈玷汙,辛辛苦苦培育了四百多年,如今一共也才四千多匹,剛好足夠宗室子弟和禁衛軍使用。
大宛馬耐力不如草原馬,不適合長途奔襲,但爆發力很高,在短途衝鋒作戰時,戰鬥力非常高。
因此,草原馬更適合作為輕騎兵長途奔襲,大宛馬更適合作為具裝騎兵短距離衝鋒作戰。
燕國沒有長途奔襲的需求,畢竟又不用遠征漠北或者中原腹地,因此短途爆發的大宛馬才是最合適的,可以對距離近的燕北草原和周邊地區形成速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