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抽丁比例相對算是很低了,但奈何抽的時間不對,在中原連續好幾年天災人禍的時候抽男丁打仗,老百姓又如何能受得了。
燕國有總人口600萬,其中青壯年人口有45,也就是270萬,然後總兵力是2萬,也就是說,如果把燕國代入到中原的抽丁徵兵,就相當於130個男丁裡面抽1個人,相比同時期任何一個國家都算得上是休養生息。
之所以青壯年人口比例如此之高,主要是燕國的開荒政策導致老百姓的平均壽命很短,大多數人還沒活到40歲就累死了。
燕國女性人口48,男性人口52。
男性人口的52裡面,有45是15歲-40歲的青壯年,還有6.5是14歲以下的小男孩,能夠活到40歲以上的男性人口,僅有不到0.5,這0.5的四十歲以上老人,要麼是貴族,要麼是行會富商,以及一些人才,而普通燕國百姓能夠活到40歲以上的,幾乎沒有,哪怕出現一個都是奇蹟,說明這個人的身體強到不可想象,這麼高強度的開荒都沒把他給累得英年早逝。
女性人口也是同樣的情況,48的女性人口中,14歲以下的幼女為6,15-40歲的青壯年婦女為41.7,40歲以上的女性人口僅有0.3。
只要燕國持續落實開荒政策,就不需要擔心人口老齡化問題,因為百姓根本活不到老年階段,就會被巨大的開荒工作量耗盡自己的身體機能。
解決老齡化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百姓活到老年。
而中原不僅無法像燕國這樣有意減少老年人口,還因為尊老的傳統,寧願讓年輕人餓死,也不能讓家裡的老人餓死,所以老年人口比例要比燕國更高,徵兵負擔自然也就比燕國更高。
苻堅的百萬大軍已經在徵兵之時就定好了攻打目標。
十萬兵向西收復西域,十萬兵向東征服燕國,二十萬兵向北掃蕩漠北遊牧,五萬兵從益州出發攻打晉國南中地區,五萬兵從益州出發攻打晉國交州地區,十萬兵從益州出發攻打晉國荊南地區,二十萬兵從襄陽出發攻打晉國荊北地區,二十萬兵從北徐州出發攻打晉國廣陵建康地區。
東南西北,四面同時出擊!
其中負責攻打燕國的乃是出了名的廢物將軍慕容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慕容評貪汙受賄還搞軍隊經商,把慕容燕國給坑沒了,但是苻堅依舊對其重用。
苻堅自認為自己以仁義治國,他還看過王家出版到中原的《王氏家族仁義傳》,裡面介紹了王家歷代先祖是如何靠著仁義打敗對手,不過沒有海外部分的內容,只介紹王家如何打敗中原和草原的對手,因為王家並不希望中原政權跟自己爭奪海外地區。
“只要堅定孔孟二位聖人的仁義,就能天下無敵,這就是遼東王家一次次浴火重生、戰勝敵人的寶貴秘訣!”
王家還列舉了中原其他仁義無敵的例子,比如三皇五帝依靠仁義讓天下人臣服,比如商湯依靠仁義打敗夏桀,周武王依靠仁義打敗商紂王,申侯依靠仁義打敗周幽王,平王依靠仁義成功東遷,秦穆公依靠仁義征服西戎,西施依靠仁義讓夫差神魂顛倒,勾踐依靠仁義反殺了夫差,白起依靠仁義打敗了趙括,秦始皇依靠仁義統一了天下,項羽依靠仁義打敗了秦軍,劉邦依靠仁義打敗了項羽,呂后依靠仁義掌控朝政,陳平周勃依靠仁義扳倒呂家,漢景帝依靠仁義下贏了棋和打敗七國叛軍,劉秀依靠仁義統一天下,袁紹依靠仁義統一北方,司馬懿依靠仁義奪取政權,琅琊王氏依靠仁義成功衣冠南渡,遼東王家依靠仁義感動了高句麗,讓高句麗自願讓出自己的地盤給王家開荒。
有這麼多先例在,苻堅想要統一天下,就必須也依靠仁義,所以他對任何投降之人,哪怕是造反之人,都非常寬恕,並且禮賢下士,想要用仁義來感化這些人。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