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三年,大晉朝廷發動多次北伐,每次都是讓世家出身的殷浩領兵。
然而,殷浩只會空談玄學,根本不懂帶兵打仗,桓溫曾經問他如何治軍,他卻回答:“治軍,乃治其軍也,故而要有軍可治也,若無軍可治,何以治軍?故為治軍而不為軍治也!”
桓溫問他軍隊裡的戰馬如何看管,如何瞭解每天有多少戰馬生老病死,這本來是個統計學問題,可是他卻回答:“未知生,焉知死?”
桓溫問他應該如何激勵士兵計程車氣時,他卻回答:“士氣,氣之狀一也,氣者,天地之始也,天地者,宇宙洪荒也,宇宙洪荒者,大道之本源也,故而激勵士氣,需要探索宇宙洪荒,在無窮的大道中尋找虛無縹緲的真諦。”
在這樣一位主帥的統領下,大晉的北伐可想而知,那自然是一敗再敗,輸完慕容輸氐秦,輸完氐秦輸羌賊,輸完羌賊輸流民,再輸就沒得輸了。
如今,聽聞桓溫親自北伐,中原百姓都非常期待,他們迫切想要擺脫胡人的統治。
王猛也準備去拜訪一下這位桓大司馬,試探一下桓溫是否有攻取中原的決心。
又一年後,王猛來到長安。
此時,桓溫已經收復了兗州豫州徐州,並且收復了舊都洛陽,現在已經佔據潼關,兵鋒直至長安。
現在是桓溫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頭頂著中原收復者的光環,朝堂之上誰敢不服?
桓溫軍帳
王猛這大半年裡在長安顯露才能,已經是小有名氣,因此當他主動拜訪桓溫時,得到了桓溫的接見。
“鄉野村夫王猛,見過將軍。”王猛對桓溫恭敬道。
“上一個自謙為鄉野村夫的還是諸葛孔明。”桓溫微微一笑,他準備看看眼前這個小有名氣的讀書人是不是真的有才能,還是跟大晉的那些世家子弟一樣吹出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隨後,桓溫對王猛問道:“中原百姓無不期待王師北伐,可我兵鋒抵達長安城外時,長安城內的百姓為何不肯出城迎接我?”
桓溫想起了幾個月前,他剛剛收復洛陽時,洛陽的百姓抹著眼淚對他哭泣道:“未曾想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到官兵。”
“將軍兵鋒抵達長安,卻不肯攻城,百姓不知道您的決心,自然不敢出城迎接。”王猛畢竟在青州待了好多年,跟遼東燕國有接觸,所以自然明白“百姓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這個道理。
百姓只會從眾,誰贏他們就幫誰,所以只要你展現出必贏的態勢,百姓自然會跟隨,可你停滯不前,連攻城都不敢,百姓自然不知道你能不能贏,他們不知道伱能不能贏,自然也就不敢跟隨你,怕萬一你回去了,他們就會因為幫助你的行為而受到地頭蛇的懲罰。
“如果將軍全力攻城,就算暫時攻不下來,百姓看到您攻城的決心和實力,自然會歸附於您。”王猛對桓溫繼續試探道。
可是桓溫卻犯難了,他離開建康朝廷已經太久了,遲則生變,萬一建康朝堂上的政敵把他老巢給端了怎麼辦?他急著回江東繼續掌控朝政,哪有心思繼續收復中原呢?
況且,收復中原本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權勢更加穩固,收復中原只是手段,穩固權勢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繼續收復長安,也只是給大晉朝廷增加地盤,而不能給他桓溫帶來多少好處,沒必要損耗自己的兵力去給朝廷開疆擴土。
王猛看著桓溫的表情,知道了桓溫的心思主要在掌控權勢上,北伐只是順帶的,於是也不再多說這個話題,而是與桓溫探討起了天下大勢。
“如今中原混戰不休……”
一番探討下來,桓溫覺得王猛是個大才,想要將王猛帶回晉國。
可是王猛是有建功立業的理想的,他知道大晉朝廷容不下寒門,他如果去了大晉朝廷,那一輩子也出不了頭,那還不如去遼東燕國當個教書先生,於是他搖頭道:“將軍不想收復長安,猛又怎會願意跟隨將軍去晉國?”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