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逐鹿中原八)
又兩年後
燕侯一百一十七年春327年)
石勒經過兩年休養生息,撕毀了與劉曜的停戰協議,想要消滅劉曜,一統黃河以北的全部地區,石趙與劉趙之間的大戰開始了。
至於大晉,還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操作,熟悉的劇情,新皇帝與世家大族們爾虞我詐,鬥得你死我活,根本沒心思北伐。
成漢一如既往地向著山高谷深的南中地區步步為營式地蠶食。
涼國厲兵秣馬,開始攻打河湟谷地的吐谷渾,想要逼迫吐谷渾向涼國臣服。
在草原,代國拓拔鮮卑)、宇文鮮卑、慕容鮮卑、段氏鮮卑,這四個鮮卑大族正在相愛相殺,都想要統一鮮卑。
天下各國都忙著做自己的事,無暇顧及其它地方,在這個大好時機,燕侯雪決定向崇山峻嶺的高句麗地區開墾。
從後漢建國開始,王家就在對高句麗人進行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經過將近三百年的竭澤而漁,高句麗人已經快要絕種,只剩下一千多高句麗人,已經無法對燕國構成威脅。
這一千多人高句麗人,有五百聚集在丸都城,還有六百聚集在沃沮港海參崴),剩下三百多高句麗人分散在長白山山林裡,成為了荒野求生的野人。
開墾高句麗地區,最主要的難度其實是鋪路造橋和移民開荒,至於高句麗人的抵抗,那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總人口才一千多人,翻不起什麼風浪。
燕侯雪任命太史琥為主帥,統領一千禁衛軍,護衛五千移民前往丸都城開荒。
一路上,移民團隊不停地砍伐樹木、鋪設石板路、在河水狹窄處建造橋樑,不斷有來自燕都的運輸船為移民們提供食物等。
即便偶爾遇到高句麗人的襲擊,工程建設也不會有絲毫停歇,自然會有燕國禁衛軍去驅逐捕殺那些高句麗人。
他們彷彿不是來打仗,而是來搞基礎設施建設的。
這樣一路上一邊修路一邊行進,花費了兩年時間,這支移民團隊才抵達丸都城。
而丸都城的五百高句麗人,早就逃到更北方的沃沮港海參崴)去了,燕國的這支移民團隊得以輕而易舉地佔領了高句麗人的國都。
隨著丸都道路的鋪設,大量遼東本地人被遷徙到丸都城建造房屋、建造更高更大的城牆、開墾梯田、建造水利設施、將山林裡的雜樹砍伐,然後種上大片蘋果樹,被砍伐的樹木,原地用來建造房屋。
在建設期間,一切食物等物資消耗都由遼東本土提供。
燕國,不僅能破壞一箇舊世界,還能建設一個新世界。
丸都城這個地方,原本是前漢的玄菟郡,已經被高句麗佔據幾百年了。
當丸都城的開荒工作進行之時……
燕都
“這一次,我們開墾丸都城的花費巨大,光是鋪設道路的耗費,折算成銅錢就是三億錢,還有城池建造等基礎設施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折算成銅錢,則耗費了七億錢。”
尚書檯的官吏們正在計算著燕國在高句麗地區開荒的投入。
僅僅只是開荒一個丸都城,就耗費了十億錢,而燕國每年的遼餉也才兩億錢。
燕國每年的財政收入也才四十億錢,去除軍隊、官吏、貴族子弟們的開銷,每年的結餘僅有二十億,但是燕國每年在海外開荒的投入已經高達三十億,所以基本上每年都入不敷出,只能靠著不斷地吸血中原和草原來維持財政體系不崩潰。
雖然燕國靠著貿易獲得大量銅錢,但這些銅錢很快就會用來購買奴隸,總體而言,燕國的銅錢還是緊缺的。
“如此看來,開墾沃沮港海參崴)的計劃只能暫時停止了。”尚書令這般說道。
沃沮港海參崴)對燕國作用不大,唯一的價值就是可以轉運東北地區的土著奴隸,相比沒什麼價值的沃沮港,開墾香料群島才是更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