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理想國四)
又一年後
燕侯一百零一年冬311年)
冬至
平陽匈奴漢國國都)
大雪紛飛,北國一片寂白。
當燕國已經從百年國慶的喜慶中走出,開始投資幽州刺史王浚,準備參與逐鹿中原時,匈奴漢國也迎來了大發展時期。
此時的匈奴漢國,僅有平陽郡、西河郡、上黨郡三個郡的地盤,單純論表面實力而言,現在的匈奴漢國還不如中原的一股流民起義軍。
不過石勒在跟隨王妙來到匈奴漢國之後,便勸說羌胡與匈奴漢國結盟。
羌胡魚龍混雜,有羌人,有胡化漢人,有漢化胡人,有匈奴人,有鮮卑人,有各種混血,其中有不少都是石勒的老鄉,所以才能被石勒說服。
羌胡在袁趙時期的定位就相當於蠻夷自治區,讓蠻夷們聚集在河套平原地區繁衍生息,並且為中原王朝提供穩定的兵員,袁趙多次徵調羌胡的人口充軍南征。
東海王司馬越病逝,其盟友琅琊王氏的家主王衍決定派遣十萬大軍護送司馬越的棺材離開洛陽。
表面上是為了保護司馬越的屍體,其實就是害怕了。
北方的局勢越來越糟糕,各種流民起義軍層出不窮,幾個月前,甚至還有一夥幾萬人的流民打到了洛陽附近,嚇得太傅司馬越一病不起。
在這種局勢下,琅琊王氏果斷開溜,準備逃往更安全的南方。
其他是世家大族也有很多同樣想法,很多世家大族紛紛變賣家產,把家族帶去南方。
世家大族們也分兩種,一種是經營類,一種是學閥類。
比如清河崔氏,雖然也鑽研經學,但經學不是他們的主業,他們的主業是經營莊園農奴,所以他們沒辦法逃到南方,因為他們如果逃到南方,沒有田畝莊園的他們就會立刻衰敗,那還不如留在北方,憑藉塢堡自守,清河崔氏的發展方式跟遼東王氏是比較類似的。
而琅琊王氏則屬於學閥類世家,雖然家族也經營了大量田畝農奴,但遠遠比不上清河崔氏這種,琅琊王氏主要的優勢在於壟斷了更多經學話語權,而在還跟朝廷權貴們相互聯姻,家族嫡女還是皇太后。
兩種家族各有各的優缺點,經營類世家不怕政敵打擊,就算暫時衰落,也可以憑藉家族海量的田畝,幾十年以後找機會東山再起,再培養出新的名臣。
學閥類世家在政治鬥爭中一旦失敗,便會徹底死翹翹,但遇到戰亂時,可以隨時跑路,沒有田畝累贅。
琅琊王氏這種學閥類世家,才是後世之人所認為的世家。
因此,在這次被後世稱之為“永嘉南渡”的事件中,學閥類世家紛紛南逃,而經營類世家則選擇跟當地軍閥甚至胡人政權合作。
世家大族們禍害完北方的老百姓,眼見北方守不住了,於是就跑路去南方,繼續禍害南方的老百姓。
可憐的北方老百姓,剛被世家大族們禍害完,又要被新來的胡人政權禍害,吃兩遍苦,受兩次罪。
然而,在眾多軍閥政權以及胡人政權中,匈奴漢國是唯一一個目前受到中原百姓擁護的政權。
匈奴漢國國主劉淵常年在中原遊歷,深刻地明白民間疾苦,因此,他這幾年常常施行仁政,救濟災民,減輕賦稅等等。
這也是王妙把劉淵當成開明君主的原因。
“匈奴人的皇帝太壞了!”大晉的世家大族們憤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