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血色衣冠(三)

第一百七十七章 血色衣冠(三)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輪迴大秦之魂 末流屠夫 怒方釵 帝國再起 太子之爭

第411章 血色衣冠三)

七年後

燕侯七十九年冬289年)

中原的百姓很久沒有享受過如此長的太平歲月,雖然算不上什麼盛世,畢竟世家的盤剝越來越嚴重。

但是呢,被世家盤剝,也比在漢末亂世裡給軍閥當糧食吃肉肉更好,難道不是嗎?

在漢末亂世裡,被當成糧食吃肉肉的百姓何其多也,如今,百姓不用被吃肉肉了,終於有資格當牛做馬了,終於有資格成為奴隸了,從屍體變成奴隸,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太平之治。

好與壞都是對比出來的,皇帝司馬炎算不上什麼明君,但在他的統治下,中原並沒有出現類似曹操之類的大規模屠戮,也沒有出現黃巾軍之類的大量流民打砸搶燒,各國發行的專門用來收刮民間財富的貨幣也被取消,相對良心的五銖錢重新成為了官方貨幣。

之前,袁趙、孫吳、蜀漢,都發行過劣等貨幣,類似王莽的貨幣改革,專門收刮民間財富,尤其是蜀漢的直百幣,一直用到了亡國。

由於貨幣體系混亂,而且官府發行的貨幣特別坑,所以在漢末和袁趙時期,整個社會都倒退回了以物易物的文明階段,邊疆的老百姓寧願逃荒去草原當蠻夷,也不肯留在中原被剝削。

天下的一統、五銖錢的恢復,讓中原的城市經濟重新發展,洛陽、鄴城、蓼城、建業、襄陽、許昌、下邳、壽春、成都,這九個城池,成為了大晉城市經濟蓬勃發展的地區,大量手工業者聚集在城市內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

對於生活在商業繁榮的後世之人而言,是無法理解,在一個小農經濟佔據主導的社會里,出現城市經濟是多麼的一枝獨秀。

簡簡單單做個買賣,弄個交易市場,有手工業者不種田,反而出賣自己的勞動技能來賺錢,這種後世非常平常的生產活動,在自然經濟社會是非常少見的。

其中,青州樂安國蓼城縣,原本只是黃河入海口一個普通的縣城,卻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了燕國與中原貿易的主要區域,因此興起了城市經濟,這裡的許多人不再從事耕田,而是做起了倒買倒賣的小生意,亦或是成為了一個碼頭搬運工,賺些五銖錢,然後用五銖錢找燕國在蓼城的商鋪購買商品。

蓼城縣的甲下邑,原本只是個小漁村,如今已經發展成了港口坊市。

樂安國郡)的許多富商們紛紛搬家到甲下港,使得甲下港的地價日益高漲,原本不值錢的荒地,現在比其它地方的良田還貴。

大量來自燕國的貨物被解除安裝到甲下港,然後被中原的商賈們用船隻,透過黃河河道運送到沿岸各地。

同樣的,來自中原的各種原材料,諸如硝石、硫磺、青蒿、麻黃被運往甲下港,然後被燕國商船運走。

總體而言,燕國從中原購買的多為原材料,偶爾也買人口和牲畜,中原從燕國購買的多為手工業產品,尤其是一些奢侈品。

其中,產自巴東地區重慶)的青蒿最受燕國歡迎,幾乎很難有存貨,一經出現就會被燕國訂購。

已經病逝的張仲景,在幾十年前發現青蒿能夠有效地防治瘴氣,是海外開荒的必備藥材。

不過燕國的地理環境不太適合青蒿種植,雖然在甘蔗島種植了一些,但生長慢、週期長、產量少、質量低,所以主要還是得依賴益州巴東地區的供應。

巴東的青蒿會透過長江運往江陵,然後透過漢水運往襄陽,再透過陸地轉運到洛陽,然後從洛陽的黃河河道一路向東運往甲下港。

一斤青蒿藥材,在巴東的收購價為一千錢,等運到甲下港時,燕國的收購價為一萬錢。

整整十倍的利潤,即便拋去運費和人工等成本,利潤也是高達三倍,試問誰能不心動?

在中原、草原、燕國的三邊貿易中,三方的產出與需求如下: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