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這種事,則變成了燕國官府開路,行會跟進,城主們在後方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最後燕國官府可以在種植園收稅,城主可以獲得種植園,行會可以分紅。
只有擁有【免徙證】的百姓才可以留在燕國本土繼續生活,其餘百姓都會被城主們打包交給各種行會。
然而,即便是擁有【免徙徵】,也只能保證自己不會被強遷,而不能保證自己不會被遷徙,如果家裡破產,被迫淪為流民,最後還被販賣為奴,那就沒辦法了。
而行會自治城市也並不穩定,有些城主並不願意遵守承諾,解散了市政議會,有的城主雖然遵守了承諾,但卻並不願意讓市政議會插手權力中心。
毀約是很常見的一種事情,王霸曾經答應把整個遼東送給高句麗,以此爭取高句麗在內戰中支援他。
但是等到王霸奪取燕侯的位置後,便將那些跟隨作戰的高句麗人進行了坑殺,並且拒絕交出遼東。
燕國貴族們的種種出爾反爾行徑,自然是引起了周邊勢力和國內百姓的反感。
行會中,有桃園行會這種權力得到保障後正在發展壯大的,也有一些是正在反抗貴族統治的。
在開墾種植園的過程中,桃園行會靠著轉賣香料這種奢侈品,賺得盆滿缽滿,激起了許多燕國貧苦百姓出海撈金的想法。
中原的奢靡享受風氣不斷瀰漫,士族們對於奢侈品的需求是空前巨大的。
再加上司馬炎休養生息的國策,中原的經濟也逐漸得到恢復,那些在漢末時期被破壞的城市,又被重新修繕,原本凋零的城市經濟,又開始萌芽發展。
就目前來說,司馬炎是算得上一位明君的,其主政這幾年,先是進一步裁撤地方郡縣兵,前漢時期,平均一個郡三千兵力,到了後漢時期,由於劉秀守內虛外,平均一個郡只有一千兵力,等到袁趙時期,由於戰亂頻繁,即便人口更少,可郡縣兵卻反而上漲到了兩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今,為了節省軍隊消耗,省出更多物資用來養民,在司馬炎的大力裁軍下,晉朝平均每個郡只有一百個郡縣兵。
這麼點郡縣兵,也就保護一下官員們的人身安全,連剿滅山賊都做不到。
因此,剿滅山賊的任務都是由地方上計程車族豪強來完成,當地計程車族依靠自己的家丁來抵禦山賊盜匪。
不僅是郡縣兵被裁,就連常備兵也被裁撤,袁趙時期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大軍。
而在司馬炎的休養生息國策下,大晉的常備兵只有十萬,禁衛軍只有兩萬。
整個帝國的總兵力只有十三萬。
透過裁撤軍隊節省下來的口糧,則被大晉朝廷贈送給了懷孕的婦女。
為了鼓勵生育,司馬炎下令,所有懷孕的婦女,每個月都可以到當地官府免費領取五斗米的口糧,同時懷孕期間,丈夫可以免除賦稅,讓丈夫安心照顧自己的妻子。
同時,為了鼓勵百姓多生孩子,司馬炎改變了收稅模式。
以前的人頭稅都是按丁收,所謂的丁,就是指成年男性。
司馬炎將稅收模式從兩漢的男丁稅收改成了戶丁結合稅收。
也就是,當一家人有一個男丁時,收一個丁稅。
當一家人有兩個男丁時,第一個男丁收一個丁稅,第二個男丁只收二分之一的丁稅。
當一家人有三個男丁時,第一個男丁收一個丁稅,第二個男丁只收二分之一的丁稅,第三個男人只收四分之一的丁稅。
以此類推,第四個男丁只收八分之一的丁稅,第五個男丁只收十六分之一的丁稅,從第六個男丁開始不收稅。
在這樣的稅收制度下,生的越多,平均每個家族成員交稅越少,所以晉朝百姓的生育積極性非常高。
中原百姓從漢末開始遭受了持續一百年的戰亂,人口減少太多,所以才會出現漢末的統治者巴不得百姓趕緊死,這樣才能減輕人口壓力,而晉朝皇帝司馬炎,卻制定了各種鼓勵百姓生育的惠民政策,這樣才有充足的人口去種田。
中原百姓難得感受到了一點仁政,總算有了一點活著的感覺,不再是以前的行屍走肉。
只是誰也不知道,大晉皇帝司馬炎現在這樣的明君狀態,還能持續多久,畢竟前明後昏的統治者比比皆是。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