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完事了?還以為你們要死磕到底?怎麼突然就各退一步和解了呢?
這場糾紛的關鍵還在於人口,青徐二州計程車族因為人口被遷徙,所以才會聯合起來反抗,現在他們已經保住了自己的人口,反抗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自然也就一鬨而散。
“沒有大的內鬥終究是好事,免得被吳蜀秦三國趁虛而入。”太皇太后甄宓淡淡說道,袁趙本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有機會趁機削弱一下士族自然是要削弱的,但如果沒有機會也不要勉強,不要為了削弱而引發內戰,袁趙皇權的目的不是弄死士族,只是防止士族篡位,只要士族不篡位,無論土地兼併還是貪贓枉法,都是小問題,不用太在乎。
這就是“鬥而不破”,大家都在互相鬥,但又都沒有徹底撕破臉皮,時而爭鬥,時而和解。
青徐士族紛爭之事暫時結束後,甄宓再度關心起國家事務。
“偽漢丞相諸葛亮興十萬大軍攻秦,秦國向我求援,大將軍,你怎麼看?”雖然名義上,大司馬甄像才是一把手,但太皇太后甄宓才是帝國的實際掌控者,而她的侄子甄像是個能力一般者,所以甄宓平日裡都是問策於司馬懿。
“可假道伐虢,以出兵幫助秦國抵禦偽漢為由,趁機進入秦國,將其吞併。”司馬懿說道。
秦國這個不倫不類的割據關中涼州的政權,若不是王珏死得早,早就亡了。
“領兵伐秦之事,就委託給大將軍了。”甄宓說道。
“臣,定當不辱使命!”司馬懿信心十足,王珏死後的當今天下,他自認為沒有人的能力比得過他,因此他淡定自若:“秦王曹丕,不過冢中枯骨爾,我司馬懿定將其滅之!”
“有大將軍這句話,孤就放心了。”甄宓雖然大權在握,但畢竟不是什麼治國安邦的才女,國家的一切事務都要交給司馬懿這樣真正有才能的人去辦。
隨後,甄宓又問起了第二件事:“陳司徒陳群)上疏,如今察舉制所察舉之人都是造假的虛偽小人,不如干脆廢除察舉制,另立新的選拔人才之制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大趙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治國又需真才實學些,昔日地方長官舉薦人才,被舉薦者無不是自家親戚,造假之風盛行,甚至出現了被舉薦的茂才秀才)不識字,當縣官的人不懂怎麼治理地方,當都尉的人不懂怎麼訓練軍隊,管農業的不懂農業,管商業的不懂商業,管戶籍的不懂戶籍。”
“各種偽造的道德故事層出不窮,看起來幾乎人人都是道德君子,可是等到他們上任時,一個個都貪婪成性。”
“所以不如派遣中正官,考核當地人才的家世和才能,不看德,只看家世背景和才能,這樣就能遏止造假之風。”
“兩漢的察舉制太過看重【德】,導致造假之風盛行,所以我們重新建立新的選拔制度,以後不看【德】,只看【家世】和【才能】,其中【才能】還在【家世】之上,根據【才能】和【家世】,將人才劃分為九個品級,這些被劃分好的人才將成為帝國的人才儲備,等到朝廷需要用什麼樣的人才時,就可以直接挑選已經劃分好的人才對號入座。”
“【才能】分為上、中、下三個品級,【家世】也分為上、中、下三個品級。”
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前面一個字代表【才能】,後面一個字代表【家世】,九品如下:
【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品級從高到低分別是:
【1】【2】【3】
【4】【5】【6】
【7】【8】【9】
首先看重才能,在才能同等的情況下,家世好的排在前面,這樣一來,即便是毫無背景的人才,也有機會進入“上三品”,因為才能頂級,但家世很差的人,在九品中正制裡屬於【上下】,是第三品。
同時,這套制度又保證了世家子弟可以混吃等死,因為哪怕是能力為零的世家子弟,他也有官做,因為他屬於【下上】,是第七品。
既能為帝國獲取人才,又不至於得罪世家,可謂一舉兩得。
【家世】的評判標準則是看這個家族的名望、風評、實力、影響力等等。
【才能】的評判標準則是考試,根據考試得分來確定才能。
【考試】雖然在兩漢的察舉制裡面也有,但只是順帶的,時有時無。
聽完甄宓的這番話,司馬懿沉思許久,然後讚賞道:“能想到這個選拔人才制度的陳司徒,真是一位大才!”
——
九品中正制,是在察舉制潰爛後,皇權與世家相互妥協下的產物,世家想要永遠保持自己的特權,皇權既想要世家不造反,又想要從民間獲得人才,於是雙方各退一步,便有了九品中正制。——《世界通史·宋·秦檜》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