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葉縣,同樣有一個故事,那就是【葉公好龍】,葉縣就是故事裡主角葉公的封地。
袁紹二十萬大軍南下,把劉備嚇了一跳,他這輩子都沒有跟這麼龐大的軍隊打過,規模最大的一次也只是跟孫權爭奪荊州時的幾萬人規模而已。
正當天下局勢風起雲湧之時……
遼東
張家莊園
“這個換地方案,我覺得可行,我們在遼東不過只有九座城,而且都是窮鄉毗鄰尚未得到較好開發的小城,而王家的封地東郡有十五個縣,並且身處中原,不用擔心被蠻夷侵擾,並且十五個縣全都是富裕的大縣,用九個貧窮小縣換十五個富裕大縣,天下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事了嗎?”張家家主是認可王寬提出的這個換地方案的。
兩年前,家丞王宜病逝,於是已經六十歲的王寬被推舉為新的家丞。
對於王家在中原的封地東郡,王家感覺有些棘手,管理吧,太遠了,飛地,不方便,直接還給朝廷吧,捨不得,賣了吧,也沒人買得起啊!
最終,思來想去,王家想到了用封地換遼東地。
王家把封地東郡轉交給張家,然後張家舉族遷徙到東郡,最後張家在遼東的地全部贈送給王家。
這樣一個換地方案。
一般情況下,沒人想要換地,畢竟換個地方人生地不熟,發展起來會比較困難。
但是王家的這個換地方案實在是太誘人了,用邊疆的九座小城就能換到中原的十五座大城,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美事!
張家眾子弟討論了許久,最後絕大多數人都同意了這個方案。
能夠遠離寒冷偏僻且有蠻夷威脅的遼東,遷徙到更加富饒的中原,並且自己家族利益不僅不用受損,還能獲益,這事還有不答應的理由嗎?
這跟前漢的【徙陵】可不一樣。
前漢的【徙陵】是把你遷走以後,只給二十萬錢補償,但是張家一個月的收入都不止二十萬錢,二十萬錢對張家來說塞牙縫都不夠,那肯定是不願意遷啊!
哪有什麼釘子戶,不過是補償沒有滿足罷了。
要是前漢朝廷能夠給每個家族一百億補償,不信豪強們不肯徙陵!
不過這肯定不可能的,別說給一百億,每個家族給一個億,大漢都得瞬間破產。
一切問題本質上都是經濟問題,都是沒錢鬧的毛病,有錢自然就容易解決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家這邊同意了【換地方案】後,王家很高興,張家也很高興,就連李家也很高興。
張家高興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賺了,用邊疆小城換中原大城,這不是血賺嗎?
王家高興是因為終於把東郡封地這個飛地給處理了,這個飛地對於王家來說就是個雞肋,太遠了,不好管理,直接放棄又捨不得。
李家高興是因為自己的地盤終於跟王家直接接壤了,以後跟王家做生意也會更方便。
王家家丞王寬在收到張家已經同意的訊息後,主動派出人手去幫張家搬家,並且免費借船隻馬車給張家用,讓他們能夠快一點舉族搬出遼東,這樣王家就能在張家在遼東的這些土地上進行大建設。
王家自己的地盤上,道路已經建了很多,城池也進行了修繕,現在也是時候在新的地盤上搞建設了。
張家的地盤位於遼河平原的中上游,王家的地盤位於遼河平原的下游,李家地盤全部都在山林裡,唯一的平原就是狹長的遼西走廊,但漢朝時期的遼西走廊還不穩定,時不時就會被海水侵蝕,要等到後世北宋時期,遼西走廊才會穩定。
也因為如此,兩漢時期的遼東,其實比之【蜀道難】也不遑多讓,易守難攻的程度只是稍微遜色於益州,是天然的割據地區。
中原想要進入遼東,只有三條路,海路、山路、遼西走廊。
海路都是王家的船隊,根本不怕,山路補給困難,很容易被切斷糧道,而且無法通行大部隊,所以只要有所警惕就不怕,至於遼西走廊,時不時被海水侵蝕,即便中原政權專門挑海水退潮的時候通行遼西走廊也不怕,因為李家在遼西走廊建造了【山海關】,這時的遼西走廊比後世還要狹長,所以比後世還要易守難攻。
中原政權攻不進來,那麼蠻夷呢?
蠻夷只有兩條路,要麼走山路,要麼走遼河上游。
山路還是一樣,無法通行大部隊,而且有警惕就行,至於遼河上游,已經在幾十年前被三大家族強行改造成了無法通行的沼澤。
整個遼東就是一個被山地、沼澤、大海包圍的盆地,易守難攻,可以獨立發展。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