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的燕侯,你們也敢質疑?你們都該死!”袁紹對王珏的信任和寵愛絲毫不遜色於武帝對霍去病的信任和寵愛。
時光冉冉
又十年後
燕侯十五年春225年)
天下風雲際變,蔡家兄弟在劉備和孫權的夾擊下慘敗,蔡瑁蔡夫人逃到鄴城避難,劉備與孫權劃分荊州。
劉備得南郡、武陵郡、零陵郡,並獲得黃忠、邢道榮、馬家五兄弟、魏延、樊夫人。
孫權得江夏、長沙、桂陽三郡。
與此同時,曹操聯合王異攻滅涼州韓遂,韓遂死,馬超馬雲祿兄妹逃亡漢中投奔張魯。
益州的東洲派和本土派依舊還在內鬥,跟十年前沒區別。
在這十年裡,袁趙也不是單純地休養生息,而是採納王珏的建議,對草原實行【減丁令】和【三絕令】。
在草原上對那些不肯歸順的部落進行“殺絕”“燒絕”“搶絕”,這就是【三絕令】,每年春天,牲畜繁衍生息的時候,就派遣一千精銳騎兵,聯合歸順袁趙的草原部落,對那些中立的草原部落進行屠戮,減少其人口,防止其發展壯大,這就是【減丁令】。
“這是一項百年國策,我希望我們的後人能夠長久執行,如果荒廢,將要大難臨頭!”王珏對袁紹這般說道。
這其實就是王家制度的擴大版,王家每年都在對高句麗實行【三絕令】【減丁令】,現在以袁趙的體量,則開始對整個草原也實行這兩個百年國策。
不過不同的是,王家可以堅持一項政策幾百年,反觀中原,一項政策往往實施十幾二十年以後就荒廢了。
此次出征,袁趙出兵十萬,對外號稱一百萬。
其中包括漢人騎兵兩萬,羌胡騎兵兩萬,南匈奴騎兵一萬,漢人步卒五萬,虎豹騎五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中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依靠著遠征鮮卑的機會,從鮮卑掠奪了牲畜三萬頭,然後用這三萬頭牲畜找遼東李家贖回了他那個被折磨得生不如死的兒子劉豹,並且為了躲避被捕捉為奴,南匈奴單于夫羅“自願”交出遼西郡,全族遷回到河套平原,跟羌胡人混居。
對於這樣的好事,袁紹自然是答應的,河套平原早就在董卓亂政時期就被羌胡佔據了,早就不是中原的地盤了,早就是羌胡人的地盤了。
用羌胡人的地盤,換回來一個遼西郡,何樂而不為?
南匈奴人最後悔的事情就是當初從河套平原遷徙到燕北草原,自從遷徙到燕北草原後,這一百多年來,一直被遼東三大家族反覆折磨,差點被滅族,現在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河套平原,遠離邪惡的遼東,尤其是遠離遼東王家這個超級吸血鬼。
兩個月後
狼居胥山
有了上一次全殲步度根的戰績在,軻比能根本不敢跟王珏硬碰硬,在聽聞袁趙大軍來到草原時,他沒有像步度根一樣漫不經心不在乎,而是趕緊帶著族人們向著漠北跑路,躲避王珏的鋒芒,就如同當初匈奴人躲避衛青霍去病的鋒芒一樣。
王珏又怎麼會放過鮮卑人,不顧後勤壓力,不依不饒地追殺至漠北,期間有許多袁趙士兵迷路。
比如高幹,帶著五千南匈奴騎兵在茫茫大草原上迷路,然後一不小心跑到了戈壁沙漠,最後五千人活活餓死,高幹本人也被憤怒的南匈奴人殺死,然後屍體被黃沙吞噬。
可憐的南匈奴人,他們太久沒有去過漠北了,連他們老祖宗的地方都不認識了,連自己的故鄉都忘記了,以至於匈奴人居然在草原上迷路了。
迷路的還有蔣義渠和蔣奇,他們倆帶著幾萬步兵負責運輸後勤物資,然後運輸糧草到大漠時,他們迷路了,然後帶著無數糧草輜重迷路到了鮮卑山脈大興安嶺)的最東端,莫名其妙地跟當地的肅慎人打了一架,然後因為不熟悉地形,被肅慎人勾引進了沼澤地帶,最終全軍覆沒。
十萬大軍,光是迷路的就有五六萬,路上還餓死兩萬,真正死在戰爭裡計程車兵不超過一百個。
最後,只有王珏、張遼、呂玲綺帶著五百虎豹騎和一萬漢騎成功追殺至狼居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