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舉先生,還請您說一下這黃縣的災田如何一個分法吧?”王宵對孔融恭敬道。
孔融畢竟是天下名士,該有的尊敬還是要有的。
“王家與太史家都把【以糧換田】的標準下降,把兩石糧一畝田降低為一斗糧一畝田,這樣無論是王家還是太史家,都不會受損,大家和和睦睦,豈不美哉?”
“至於王家與太史家各分多少,就由諸君再商討商討了。”
“商定好以後,按照各自兼併的份額給縣署繳納糧食,然後用縣署的糧食換災民們的田,最後按照提前定好的份額分田。”
孔融這一番勸說下來,王家和太史家都安分了。
“文舉先生這個辦法,我太史家認可。”
“我王家也認可。”
兩大家族的代表異口同聲,他們也不想白白浪費自己的糧食,讓災民漁翁得利。
“既然如此,價格定為一斗糧一畝田,黃縣之災田,我王家只要九層,太史家分一層。”
“作為補償,我王家願意出十層糧食,太史家不需要出糧食,那一層糧食,由我王家代替太史家來出。”
王宵如是說道,說完又看了眼太史家族眾人。
“雖然我太史家只有一層,但可以不用出糧,一分錢不花就能獲得一層災田,其實也不錯。”
“可是隻有一層災田,實在是太少了。”
太史家族眾人議論紛紛,有人贊同,有人猶豫,但沒人當眾拒絕。
“諸君,若是你們覺得自己有能力搶到兩層乃至更多,我王家可以奉陪到底。”見太史家族眾人還在猶豫,王宵繼續以勢壓人。
此話一出,太史家族眾人臉色難看。
呼呼呼——
縣署外面寒風瑟瑟,數不盡的災民正在死亡線上掙扎。
同樣掙扎的還有太史家族眾人,在商討過後,他們還是同意了王宵的要求,但卻最後補充了一句:“我們那一層糧食不用王家出,但我們有另一個請求,希望王家下嫁一位女子到我們太史家,亦或是我們太史家一位女子嫁入王家,讓王家與太史家進行聯姻。”
“自然可以。”王宵溫和笑道:“但我們王家女子不外嫁,你們可以嫁一位女子入我們王家,以後我們兩大家族化干戈為玉帛,結為秦晉之好。”
王家自從先祖王枔時代開始,就禁止了王家女子外嫁,只准別的家族的女子嫁入王家,不能王家女子嫁入其他家族,其他家族想要與王家女子成親,有且只有入贅一個方式。
“如此,我們兩大家族同進同退,永結秦晉之好!”太史家族的代表也哈哈大笑,大家放下彼此的恩怨,一起聯合起來壓制底層人不香嗎,為什麼要相互內鬥,讓那些底層人漁翁得利呢?
“王家與太史家化干戈為玉帛,從此成為一段佳話也。”孔融也對自己調解成功感到很是高興,覺得自己做成了一件好事,阻止了兩個家族之間的戰爭。
唯一苦了的就是那些災民,從此他們的一畝田只能換一斗糧。
這就是雙贏!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