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平凡之路四)
六年後
建初元年
釜山
曇花鎮
鎮外的一個小農莊
“呱呱——”
“咕咕咕咕——”
“咩——”
許多雞鴨綿羊的聲音叫喚不停,三隻綿羊被放養在草地上,幾十只雞被放養在農莊裡自由活動,幾十只鴨子被放養在水稻田裡自由地捕捉稻田裡的蟲子。
由於在王家統治下,每個人的人均田畝量是中原的兩三倍,地實在太多太大了,所以他們沒辦法像中原一樣聚居在一個個小村莊裡,而是每戶人家都有一個小農莊,在農莊內進行生產活動。
這主要是王家與中原朝廷的統治思維不一樣。
中原統治者是希望在有限的土地內養活更多的人,這樣就有更多人給朝廷交人頭稅。
而王家的想法則是,在有限的土地內養更少的人,這樣就可以節省出更多口糧賣到中原賺錢,有了更多的錢和糧食,就可以加快對海外地區的開荒。
因此,如果一個人最少需要二十畝地才不會餓死,同時他的精力又最多隻能開墾五十畝地時。
中原朝廷的想法是給每個人都分二十畝地,這樣的話,在同樣多的地的情況下,就可以養活更多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口就有更多的人交稅。
而王家的想法則是給每個人都分五十畝地,將每一個農民的精力都用到極限,在土地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更少的人,就意味著消耗的口糧更少,就能有更多的餘糧拿去繼續開荒、釀酒、賣錢。
而且人太多了的話,管理起來也更麻煩,如果人均資源量多還無所謂,人均資源量少的情況下,就更加難以管理了。
人均資源量足夠多的時候,哪怕王家敲骨吸髓,百姓也勉強能夠餓不死,人均資源量太少的話,哪怕朝廷只是稍微提高一下稅率用來徵稅對付外敵,都會導致一大片百姓餓死,搞得天下哀鴻遍野,到處都是造反的人。
所以,雖然王家對自己統治下的百姓剝削其實比朝廷更嚴重,基本沒實行過仁政,但在事實上,王家統治下的百姓卻比中原百姓生活得更加滋潤。
而在中原,雖然朝廷常常進行休養生息等仁政,可百姓的生活水平卻反而不如被敲骨吸髓的王家百姓。
當百姓有一百斤糧食時,哪怕被王家拿走九十斤,他們也勉強能活下去,當百姓只有十斤糧食時,哪怕中原朝廷只是拿走五斤,都將會導致遍地饑荒。
從來不屑於對百姓實行仁政的王家,其治下百姓卻過得有滋有味,常常對百姓實施仁政的中原,其治下百姓卻總是貧困潦倒。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上的差異,主要是因為王家自先祖王康時期就點出了【探索理念】,認為海外的土地和資源有的是,所以沒必要分得那麼小氣,這樣只會耽誤自己賺錢的速度,一直開荒,用海外無限的資源來養更多子民,而中原則只能在祖祖輩輩的土地上漢地十八省)內卷,在祖祖輩輩的土地上漢地十八省)扣扣嗖嗖地用有限的資源做更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