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盛極則衰二)
一年後
永光四年
“國庫空虛?”
聽到大司農的稟報,皇帝劉奭很是驚詫,他已經很節儉了,從來不建造宮殿,也不修仙,除了一年前打了一下烏桓,也沒有大的軍事行動,怎麼會國庫空虛?
“是的,今年關東諸郡有幾十萬流民,為了賑災,我們花去許多錢,而且各種災害頻發,人口減少許多,我們收上來的稅也少了很多,加上去年徵調五萬騎兵攻打烏桓,花費一億四千萬錢,雖然大獲全勝,斬殺上萬烏桓人,但斬殺的都是一些牧民,而且也沒有繳獲牲畜。”
億有的時候是十萬,有的時候是萬萬,一詞兩意,具體什麼意思要結合上下文,此處為萬萬)
大司農說這話時有些抱怨,抱怨車騎將軍王鴻年大老遠跑去打烏桓,結果連一個烏桓貴族都沒斬殺,只是在烏桓單于庭屠戮了上萬的烏桓牧民,而且連一個牲畜都沒有繳獲,這場戰爭光花錢不回本,這種戰爭要是多來幾次,大漢就得破產。
皇帝劉奭沒有想那麼多,在他看來,打仗只要打贏了就行,虧本的話,以後儘量不打就是。
作為儒家德教愛好者,他也不會違背本心去任用法家酷吏給自己撈錢。
像武帝和霍光以及宣帝,都曾經任用法家酷吏去折騰地方豪強,從而給國庫撈錢。
但皇帝劉奭不幹這事,他不喜歡法家酷吏們,他唯一的收入就是單純地收稅。
僅靠收稅,只能維持朝廷的日常運轉,一旦發生災害要賑災,或者要打仗了,瞬間就沒錢了。
“現在關東諸郡還有十幾萬流民沒有得到安置,安置他們需要很多錢,可我們……”大司農說到一半看了眼皇帝劉奭,等到皇帝的指示。
“要花錢的地方這麼多,稅收的錢卻這麼少,唉……”皇帝劉奭長嘆一聲,然後無可奈何道:“從今年開始,各個郡國恢復鹽鐵官營吧。”
到了這個地步,他也只能恢復鹽鐵官營,依靠鹽鐵官營來給國庫增加收入。
但皇帝劉奭的鹽鐵官營與之前的又有不同。
之前的鹽鐵官營,是任用一些酷吏去當鹽鐵長官,幫朝廷撈錢,雖然有一些鹽鐵官吏中飽私囊、勾結豪強、甚至自己發展成了新的豪強,比如遼東陸家,但畢竟只是少數,也不敢太明目張膽。
而皇帝劉奭卻想讓豪強士族的子弟去擔任鹽鐵長官,因為他喜歡儒家德教,不喜歡法家酷吏。
最終,皇帝劉奭任命遼東王家子弟擔任遼東郡鹽史令,任命遼東陸家子弟為遼東郡鐵史令,遼東張家為鹽史丞,遼東李家為鐵史丞。
其他郡也是同樣的安排,讓士族子弟負責當地的鹽鐵官營,他認為這些飽讀經學計程車人才能成為一個好官,因此才會有這樣的安排。
劉奭不明白,自己已經這麼勤儉節約了,也沒有勞民傷財,為什麼天下還會出現老百姓吃不飽飯的情況。
自己按照德教治國,為什麼沒有出現書上說的聖人之治?
書上不是說,只要實施這些德教,天下就能安定富足嗎?可為什麼我照搬照抄聖賢書籍裡的治國之策去治理大漢,卻還是有如此多百姓饑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