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兼併沓鄉一)
渤海郡
浮陽縣
幽州最富饒、豪強最多的郡。
幽州刺史坐鎮於此,將渤海郡本地的大豪強和官吏連根拔起。
他是宣帝末期上任幽州刺史的,在他的監管下,幽州這些年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
……
深夜
“使君,夜深了,該睡了。”幽州刺史別駕對刺史說道。
“你先睡吧。”幽州刺史在油燈下仔細查閱各個郡國長官送來的工作彙報。
比如涿郡發生地震,用了多少錢賑災。
又比如漁陽郡被烏桓人劫掠,死了多少人。
再比如右北平郡有許多盜匪,許多百姓被劫掠。
等等等等。
郡國長官們用錢都是要理由的,比如是用來賑災還是用來徭役還是用來修城牆或者其他,人口、田畝少了也要有理由。
否則,錢、土地、人口突然比去年少了,刺史自然會懷疑。
但有理由也不夠,還要防止這些理由是隨便編出來的。
於是就需要刺史抽時間去實地監察一番,看看這個理由是否屬實。
有些郡縣長官,故意隱瞞人口,然後截留賦稅,這種事經常發生。
比如潁川郡的一個縣,當地本來有七萬人口,要按照七萬人口的標準繳納算賦。
可縣令卻只上報了五萬人口,謊稱有兩萬人死於地震,這樣就只需要向朝廷上交五萬人口的算賦。
隨後,宣帝劉詢派遣的豫州刺史發現,那個縣並沒有兩萬人死於地震,縣裡依舊有七萬人,其中五萬人向朝廷繳納賦稅,“死於地震”的另外兩萬人的賦稅則直接進了縣令和太守的腰包裡。
因此,刺史的工作非常重要。
畢竟,皇帝不可能每天都去觀察天下這麼多郡國的情況,會把自己累死的。
因此,讓十三個刺史幫皇帝分攤工作壓力,就很重要了。
只是這樣也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刺史跟當地豪強官吏勾結在一起,那麼誰又來監察刺史呢?
如果設立一個官職專門監察刺史,萬一監察刺史的官也勾結呢?
如果再設立一個監察負責監察刺史的官職,萬一監察負責監察刺史的官也勾結了呢?
如果再設立……
總之,無論如何,總會有漏洞,豪強們總能找到機會在夾縫中發展壯大。
勤政的皇帝無非是儘量堵住這個漏洞,如果皇帝懶政,這個漏洞就會越來越大,最後千里之堤毀於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