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
天漢元年
長安未央宮
“這些都是你研究出來的?”
皇帝手中拿著兩個竹簡,竹簡旁還有許多麻紙。
“是。”
王長炯恭敬回道。
“你的這個《二十四節氣》和《周髀算經》挺不錯的,有了這兩個,我大漢農時更加方便。”皇帝劉徹大致看懂了內容,因此對王長炯很是欣賞。
二十四節氣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百姓在使用,但那時的二十四節氣還是鬆散的,每個地方用的節氣也不一樣。
有的地方只有十二節氣,有的地方有五十多個節氣。
王家雖然地處遼東,卻是把遼東和膠東的節氣混用。
這些年來,為了不得罪人,王長炯從來不敢發表政見,但這樣一直混日子也不行,一輩子升不了官不說,也很無聊。
於是,在百無聊賴之際,王長炯除了跟自己的學生們下棋,其他時間都是在研究一些學術問題。
這種學術問題研究出來後,不會得罪任何人,獻上去以後不僅能討好皇帝,也能得到個好名聲,從此流芳百世。
研究了十幾年,王長炯研究出來兩個成就,就是整理天下各地的節氣過後,劃分更加合理的《二十四節氣》,以及關於度量衡計算的《周髀算經》,裡面記載著如何計算各種形狀的長度和麵積、重量等。
“朕打算升你為鹽鐵監,地位僅次於大司農桑弘羊,如何?”皇帝劉徹微笑道。
“臣,謝陛下!”王長炯拜謝皇帝。
鹽鐵監是鹽鐵官營後才新出現的官職,隸屬於九卿之一的大司農,在大司農這個體系裡,地位僅次於大司農,僅差臨門一腳就能升為九卿。
鹽鐵監,具體職責就是字面意思,監察天下各個郡國的鹽史、鐵史。
鹽鐵官營後,每個郡國都有一個鹽史和一個鐵史,他們負責本郡國的官鹽冶鐵管理,並且直屬於中央九卿,即便是地方官員也無權干涉。
也就是,即便是遼東太守王長治,也無權直接干涉遼東鹽史和鐵史對鹽鐵產業的管理。
當然了,任何制度,哪怕再完美,那也只是存在於理論上而已。
無論什麼樣的制度,本質上都要由人來執行,所以具體效果如何是由執行制度的人來決定的,而不是由制度本身來決定的。
因此在理論上,遼東太守王長治也無權干涉遼東的鹽鐵產業,但理論上,百姓也是不能造反的,所以只能是在理論上。
遼東的鹽史和鐵史兩個部門早就與遼東四大家族進行了合作。
遼東四大家族各自將自己從百姓手中兼併的一些土地贈送給鹽史和鐵史兩個部門的大小官員,有的還與之聯姻,形成利益聯盟。
遼東的鹽史和鐵史常常故意少報一些販賣鹽鐵的利潤,然後將實際多出來的鹽鐵利潤與四大家族分享。
與此同時,遼東鹽史和鐵史,還常常打著官營的旗子,為四大家族販賣私鹽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