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巢早已備了馬車,就等拍賣結束後帶著田瑭他們去檢視各處工坊。
眾人上了馬車,魏攸作為沮陽令,自然也得陪同田瑭。
車上,田瑭向魏攸和徒弟們介紹了關於研究院的一系列想法。
他計劃將自己在沮陽的宅子撥給研究院使用,反正這宅子閒著也是閒著,省得再花錢去買。
研究院的籌辦經費總共二百萬錢,除去拍賣分到的五十萬錢,田氏商社再補一百五十萬錢。
研究院作為田氏商社的分支機構存在,由田氏商社統一管理,田瑭親自兼任研究院院長。
許虔、鍾廉、蘇譚、皇甫寧四人,以後一半時間在薊縣的四句書院學習,一半時間到研究院實習。
研究院初期的研究方向是冶鐵和紡織,以後視進展情況和市場需要再拓展研究領域。
研究院的人員從沮陽各大工坊高薪聘請,初期計劃招錄二十人,專事研究,不事生產。
研究成果中,和田氏商社產業相關的直接用於田氏商社,剩餘的部分公開拍賣,拍賣所得就是研究院以後的經費來源。
沮陽官府不得插手研究院的事務,但可以根據需要,委託研究院開展特定方面的研究。
官府委託的研究,費用由官府承擔,研究成果也由官府去拍賣,拍賣所得研究院只分二成。
田瑭說完,徒弟們十分興奮,他們學了這幾年,總想著有個地方大展拳腳,如今總算有著落了。
前段時間的紡機試製不過牛刀小試,即將成立的研究院才是任由他們施展的廣闊舞臺!
魏攸也是很開心的,研究院將聚集沮陽最好的工匠,又有田瑭從旁指點,必定能搞出不少好東西,這對於沮陽的繁榮極有好處。
到時候官府只要多多參與,便能從中分一杯羹,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
一路上皇甫寧都在嘰嘰喳喳地說著自己對於研究院的理解,青春活潑的少女氣息凸顯無疑。
許虔他們倒是規規矩矩地坐著,心底裡對師傅的崇拜和尊敬讓他們不敢有絲毫逾規之舉。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參加討論,或者提出和皇甫寧不同的意見。
都是極聰明的孩子,田瑭搭建的框架不多時就被他們填補得差不多了。
只有魏攸在上官面前比較恭順,田瑭不問,他就不說話。
待到馬車抵達沮陽冶鐵場的時候,研究院的雛形已經清晰可見,只待落地實施。
高巢對冶鐵場十分熟悉,他原先是田瑭委派的私人代表,後來便被官府招錄了,經過這幾年鍛鍊已是正兒八經的鐵廠司丞,薪資遠比田瑭當年在遼東考工室當右丞的時候要高。
冶鐵場初建的時候,需要大規模生產鐵器,以換取救命的糧食,所以規模鋪得很大,高峰時有近三百座豎爐日夜不停的冶煉。
近來幽州局勢趨穩,大量流民成了府兵,並已經實現自給自足,所以冶鐵場只有一半的豎爐繼續冶鐵,其餘都稍作改造,成了專燒石灰的豎窯了。
為了打通覆蓋整個幽州的交通幹道,田瑭給各個旅都安排了修路的任務,而為提高修路的質量,他又試驗出了石灰攙土的築路方法。
所以,現在幽州對石灰的需求量極大,完全不用擔心產能閒置。
田瑭甚至已經開始計劃,待到石灰的需求減少時,他會再次改造這些石灰窯,將其變為燒製水泥的窯爐。
水泥就是將石灰石和黏土磨成粉末,煅燒成熟料後,再混入冶鐵剩下的礦渣,再磨成粉末。
黏土到處都有,冶鐵礦渣在沮陽更加不是稀罕物,幽州和幷州交界處的平城更有超大型石灰石礦藏。
所以理論上,田瑭能在這個時代把水泥燒製出來。
田瑭一邊在冶鐵場四處轉悠,一邊規劃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一邊還詳細聽取了高巢的彙報,並時不時作出一些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