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說得不錯!”公孫瓚點頭道,“你可有辦法?”
“我看這氣溫驟降,水缸裡都結了冰,不若往城牆上澆水,明早保準全部凍住。”劉得出了個主意。
“好主意!”公孫瓚又點了點頭,“這樣,城牆便又滑又硬了!”
“主公英明!”劉得恭維了一句。
“很好!”公孫瓚拍了拍劉得的肩膀,“你先休息吧,明天可還有大戰!”
“喏!”劉得也抱了抱拳,然後重新去擦拭他的刀了。
公孫瓚隨即起身離開,他表面上稱讚劉得的建議,只不過是安撫人心之舉,卻不會真去實施。
因為這建議實在不怎麼樣。
劉虞軍中有對樓、有云梯,城牆上結冰並不能真正有效阻止這些器械發揮作用。
何況要讓城牆結上厚冰,得用多少水,得花多少人力……
再者說,氣溫也沒到滴水成冰的地步,一個晚上的時間,根本沒有可行性!
直到公孫瓚走遠,劉得才又抬起頭,眼中露出鄙夷神色。
他知道自己的建議行不通,但他還是說給公孫瓚聽,其實是在奚落他,嘲笑他已無路可走。
兩人各懷心思,各做各事,他們本也不是一路人。
佈置好夜間的巡視,公孫瓚終於下了城牆,回到自己的中軍帳。
他沒有召見任何人,他知道所有人肯定都很疲憊,只有讓他們休息好,明天才有力氣再戰。
可是,明天拿什麼再戰呢,他手上還有多少兵力呢!
公孫瓚獨自坐著,一邊思索著眼下困境,一邊不禁想起了當年在管子城的往事。
中平五年,他與張純、丘力居等鏖戰於遼東屬國石門,張純等大敗潰散,拋下妻兒逃入鮮卑境內。
他繼續追擊,由於太過深入,反被丘力居圍困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以致糧盡士潰,軍士死傷大半。
那時的光景,可比現在艱難百倍!
最後,他在萬般無奈之下每人僅留一匹戰馬,其餘全都殺了讓軍士飽腹,以此立下死志,絕地反擊。
其實丘力居也已糧盡疲乏,更未料到公孫瓚竟敢主動出城衝殺,以至大敗虧輸,遠遁柳城。
經此一役,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領屬國長史。
所謂不破不立、不死不生,那次的冒險之舉,最終成就了公孫瓚。
如今的情形,和當年多麼相似!
如何不能再現榮光?
想到此處,公孫瓚冰冷的心又重新火熱起來,他跑上城牆,在烈烈的寒風中反覆觀察城下敵軍營地。
而後,作出了一個和當年一樣的,膽大妄為的決定:
趁夜出城、借風縱火、勇猛衝殺、直取中軍!
喜歡建安賦請大家收藏:()建安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