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到後半夜,公孫瓚的突圍企圖終於徹底破產,殘兵敗將們奪路回城。
太史慈並未追擊回撤的公孫瓚敗軍,而是命令軍士們立刻救治傷員,並打掃戰場。
田瑭和沮授也收了兵馬,撤去對東城門的佯攻。
於是,駐軍城又回覆到城門緊閉的安靜狀態。
外人看來,依舊堅若磐石。
但公孫瓚知道,一夜損失三千軍士,卻毫無建樹,這城中必定已是人心飄搖,閒言漫天。
突圍失敗的陰影自不必說,這對士氣的打擊是無法估量的。
更麻煩的,是區別對待引發的不滿:憑什麼你們去突圍,而要騙著我們出城夜襲,甚至堅守死地!
這個論調喊得最兇的,就是從城北撤回的那一百餘人。
千餘人的隊伍,能夠回來的十不存一。
主將鄒丹也被敵將生擒!
雖然公孫瓚已經刻意避免談到“突圍”二字,而是改用“夜襲”一詞,但如何能立刻將那些軍士的嘴封住?
當此危急之時,公孫瓚也來不及善加安撫,只能強行壓制。
他把喊得最兇的幾人投入了軍牢,並嚴令禁止議論,違者,立斬不赦!
他甚至想出了一個昏招:宣佈鄒丹是叛徒,早有投敵之意,所以才會導致北門之敗,“其心有二,非戰之罪”。
以此來掩蓋自己的決策錯誤!
軍士們迫於淫威不敢造次,但心中咒罵在所難免。
中低層的將領們也是氣憤難平,提醒自己要多留心眼。
連單經這樣的心腹將領,都不免生出悲哀悽涼之感。
人心的動搖,是最根本的動搖。
公孫瓚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但他實在無可奈何,因為一個時辰之後,天將放亮。
劉虞大軍又將重新開始攻城!
公孫瓚用雷厲手段暫時穩住了駐軍城中的態勢,田瑭卻沒法草率處置鄒丹之事。
原本依著趙雲的能力,鄒丹在他面前不會撐過二十個回合。
因為顧忌他是田瑭的丈人,所以趙雲處處手下留情,一味採取守勢,不敢真傷到了他。
鍾全更是隻當沒看見鄒丹,專心去捉他麾下的四五名裨將。
鄒丹羞赧怨憤至極!
人家明明打得過你,可就是不打你;你要打也不讓你打,你要跑也不讓你跑。這對於一名將軍來說,是何等的屈辱!
一般人尚且受不了這樣的事情,何況心高氣傲的一方主將!
所以鄒丹瘋狂地將一身力氣全部發洩在趙雲身上,趙雲陪他拆招百十個回個,擔心額外生出事端,便賣了個破綻,將他生擒。
千餘人的隊伍,一半陣亡,一半被俘,只逃回去百十人,鄒丹這次算是將自己的嫡系全部賠光!
所以被抓到鍾全中軍時,鄒丹一言不發,只是怒目而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