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勝得太過輕鬆,以至於袁紹都感覺出乎意料,因為他原本的作戰計劃中都沒有考慮過這樣的情形。
當機立斷,袁紹將自己的大軍拆分成十幾個千人隊,分頭追擊公孫瓚的潰兵!
一方面是慌不擇路的潰兵,雖然奮力奔跑,卻像是無頭的蒼蠅,實際並不能快速脫離戰場;一方面是統一號令的部隊,以整齊佇列全力追擊,快速切入敵陣。
不多時,雙方軍隊便跑了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小規模的接戰在廣闊的戰場上犬牙交錯的展開。
連袁紹自己,也親率一支幾百人的小隊撲了上去。
與其說袁紹是殺入戰場,不如說是親自督戰,如此戰局,正是鼓動士氣,擴大戰果的天賜良機!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公孫瓚的騎兵並沒有完全潰散,他們來去如風,不斷騷擾遲滯著袁紹的進攻。
哪支千人隊士氣高,便有騎兵奔過來衝擊一番;哪支千人隊造成的威脅大,便又有騎兵迂迴過來一陣射擊。
雖然他們無法改寫勝負結局,但他們確實牽制住了袁紹的攻勢,救下無數人的性命。
鄒丹也知道自己已無力改變戰局,他只能帶著騎兵在外圍騷擾射擊,根本不敢和袁紹軍直接交鋒。
公孫瓚就剩這些騎兵家底了,萬萬不能再有大的損傷。
如此左奔右突一段時間,就連戰馬也需要休息了。
鄒丹領軍撤到外圍的一處高地上,俯瞰整個戰場。
袁紹畢竟兵力有限,被騎兵這一番騷擾迂迴,折損了一些軍士不說,士氣也受到一定打擊。
可能袁紹擔心戰局再出變數,各分散出去的千人隊開始慢慢停止追擊,並逐漸相互靠攏。
另一邊,公孫瓚的步兵隊在騎兵的強力支援下大部分得以保全,雖然還是潰敗之勢,但最遠的已經奔到了五六里開外,不再有被追擊的危險。
戰場漸漸平靜了下來,雙方各自收攏軍隊,舔舐傷口。
鄒丹準備領軍回撤,追上公孫瓚的大部隊。恰此時,一支幾百人規模的小隊出現在視野中。
他們看起來似乎筋疲力盡,行軍緩慢,走走停停。
看看自己這邊還有近兩千騎兵,衝擊這幾百人的疲憊步兵乃是手到擒來,於是,鄒丹決定撈一把再走!
步兵隊也發現了他們,稍顯錯愕之後,開始結陣備戰。
鄒丹一揮手,當先衝下高地,屬下騎兵也一擁而下,呼嘯著朝那支可憐的步兵隊衝去。
衝到近前,照例一番騎射,先殺傷一部分。
而後迂迴後撤,再次衝鋒,又是一番騎射。
如此三四個回合,步兵隊的陣型已經垮了,射出來的箭更多隻有象徵意味。
再次迂迴而出,鄒丹認為將其一舉擊潰的時機已到,大聲呼喝著抽出馬刀,率領騎兵進行最後一次衝擊。
這一次是要衝入敵陣,將他們徹底殲滅!
越來越近,鄒丹都能看清對方將領的服飾了,那人頭上無胄,身上鎧甲倒是華麗。
一看就是那種不好好在家待著,領了一支步兵想要來戰場上撈取資本的世家公子哥。
可憐他資本沒撈到,今日將要命喪於此,可嘆可笑!
鄒丹稍微撥轉方向,徑直衝著那將領而去,手中馬刀刃口朝前,正是一掠而過,摘取頭顱的招式。
突然,對方陣中射出大量弩箭,那箭威力無匹,竟能將馬的軀體射個對穿!
鄒丹心中一凜,感覺不妙,但仍然繼續前衝。
不出所料,上一輪弩箭剛剛射完,下一輪弩箭便再次激射而來!
又是連發的腰張弩!
鄒丹大叫不好,急忙去提韁繩,同時,部下的警示已經傳入耳朵:“將軍小心,對方有強弩!”
勒馬轉向的瞬間,那名警示的騎兵被一支弩箭貫穿面門,直接從馬上倒飛了出去!
“撤!”鄒丹聲嘶力竭地大聲命令,自己則緊貼在了馬背上。
幸好對方人數不多,即使有強弩,也不能充分覆蓋迎面衝鋒的騎兵,讓絕大部分人有機會撤離。
鄒丹領兵撤到外圍,略一清點,死傷一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