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失敗,那對方的步兵軍陣也基本完蛋了。
於是杜長基本相信,袁紹的前軍和中軍已是強弩之末。
傳令使的另一句話則徹底打動了杜長:杜將軍領兵衝破袁紹軍陣,那將軍所部的威名,更在白馬義從之上!
一戰便能把白馬義從比下去,這對任何騎兵將領,都有不能抗拒的誘惑力!
他杜長說不定能因此戰,而名留青史!
杜長被說動了,他將步兵全部交給副將,自己親率僅有的兩千多騎兵繞過公孫瓚軍陣,向袁紹軍發起了衝鋒。
指派傳令使去給杜長下令時,公孫瓚也給自己的步兵將領下達了命令:若黑山軍騎兵衝鋒,則本部步卒隨後推進。
杜長路過公孫瓚軍陣時,眼見那密密麻麻的步卒開始行動,確認公孫瓚並未欺瞞於他,便更加放下心來,義無反顧加速向袁紹軍衝去。
勝利的榮耀,以及比白馬義從更響亮的名號,這些彷彿唾手可得!
但他忘了,能讓白馬義從都敗下陣來的敵人,該是多麼強大!
所以,結局註定。
杜長的騎兵根本就沒能衝進麴義的軍陣,相距還有十幾丈的時候便被鋪天蓋地的弩箭給生生射了回來。
他自己身中一箭,要不是親衛拼死相救,便要當場陣亡了。
杜長沒能給自己的部屬們贏得理想中的榮耀,但他個人的願望實現了,他確實因為這一戰而名垂青史!
公孫瓚眼看著黑山軍的騎兵如風一樣奔去,正要催動步卒加快跟上,卻未料他們太過不堪一擊,幾乎是轉眼便敗。
敗便敗了,卻是潰敗。
那些土匪出生的所謂騎兵,在爭搶勝利果實時是一擁而上,戰敗撤出時更是奪路狂奔。
毫無軍紀可言!
甚至於!起碼有一半以上的騎兵,是衝著公孫瓚的本陣而來!
公孫瓚破口大罵,但為時已晚。
潰散的黑山騎兵只求自身保命,一股腦扎進公孫瓚軍中,攪了陣型,亂了人心,甚至踐踏了人命。
公孫瓚一直以騎兵為先,對步兵本就重視不足,訓練不夠,被黑山軍這樣一衝,原本還算嚴整的步兵方陣開始散亂,而後不由自主地後撤。
有人後撤,那就有更多不明就裡的人後撤。
後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演變為潰散!
公孫瓚想攔都攔不住。
而對面,麴義又開始往前移動,遠遠可見兩翼顏良、文丑的騎兵也開始有了動作。
公孫瓚知道這次失敗了!
但他畢竟不是杜長這樣頭腦簡單的蠢貨,他絕不允許潰散再變為潰敗,那將會帶來不可承受的損失!
幸虧他的騎兵確是精銳,部將也著實可靠。如此危局之下,公孫瓚還未下達將令,單經和鄒丹已經各率麾下騎兵從兩翼往中軍合攏,意圖為步兵斷後。
喜歡建安賦請大家收藏:()建安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