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瑭自信自己這套更高層面的、更邏輯嚴謹的、更具操作性的“為萬世開太平”理論,要覆蓋掉太平道這樣低層次的混亂思想,簡直水到渠成、易如反掌。
待幽州局勢穩定下來,流民們都被安置妥當且能順利過冬,管閡便會因為在冶鐵過程中立了大功而完成身份的轉變,更經過田瑭的教育完成思想上的脫胎換骨。
適當的時候,他會被再次安排進軍隊,以堅定無比的信仰為基礎,以現代化的戰術思維為加持,以自身強悍無匹的實力為後盾,成長為薊縣,乃至幽州的璀璨名將!
這些雖是後話,卻要從當下開始一步一步謀劃。
鋼鐵工業集團的設想還得先放一放,那些冶鐵匠人的安排事務也可以由沮陽的官吏們來接手,田瑭重新把目光投向貿易網路。
貿易網路的建設不僅關係到此次以鐵換糧策略的成敗,其意義之深遠,影響之巨大,怎麼重視都不過分。
幽州本為苦寒之地,糧食收成遠不如中原地區,百姓自己種的糧只夠勉強餬口。
加上地處邊境,需要常年保有數量可觀的邊防軍來抵禦鮮卑的侵擾,軍隊的大部分供給都由地方直接負擔,百姓的日子更是可想而知。
若是太平歲月,在朝廷的統一排程下,每年青、徐二州都會支援幽州超二億稅賦和近十萬石糧食,這才能撐住幽州的基本局面。
但如今戰亂頻發,青、徐二州被黃巾禍害尤甚,就算還有部分稅賦和糧食會運往幽州,卻總被賊人沿途劫掠。去年一年到幽州的稅賦不過二十萬錢,僅剩正常年月的千分之一,糧食更是少得可憐。
即使劉虞恪守本分、愛民如子、廣施仁政,卻也架不住天災人禍,餓死者、逃荒者不計其數。這更導致幽州人口銳減,田地荒蕪,讓本就脆弱的農業經濟已在實質上處於半崩潰狀態。
這次吸納的黃巾和流民總數可能達十萬之眾,甚至各地流民見幽州有活路,會大規模湧入,到時候人數更是無法統計。
在這些人自力更生之前,必須由官府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但要養活這麼多人,原本脆弱的供給能力是根本不夠看的,必須透過商業手段從各地獲取資源。
而且是大規模的商業活動。
同樣,要想讓這些人自力更生,那就必須提供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農具、耕牛、住處、衣物……
哪一樣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哪一樣都需要依靠大規模的商業活動來獲取。
除了商業,田瑭想不出還有什麼別的解決辦法。
但要實現商業規劃,他現在手上可用的人並不多。
程質南下去尋太史慈了,鍾全已經入伍,管閡要去統領黃巾流民,高巢和陳信全身心投入冶鐵事務,親軍們留在了薊縣。
徒弟們學業繁重,田瑭也不想耽誤他們的時間。
剩下能用的,便只有田瓔和方珺了,當然還有他自己。
喜歡建安賦請大家收藏:()建安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