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看了田瑭一眼,似乎是在斟酌語句,但隨即便直言道:“若公子不參與其中,則公孫瓚必勝,劉虞必敗。”
“何以見得?”鄒雲不依不饒。
“公孫瓚有野心,劉虞只有仁心。”沮授乾脆利落的答道,“亂世之中,仁心何能戰勝野心。”
“哥哥參與又如何?”鄒雲繼續發問。
“誰用公子,誰勝!”簡明扼要的回答。
“那你為何勸哥哥去助劉虞!”這一聲便是斥責了。
“因為公孫瓚不會用公子,而劉虞會。”回答十分肯定。
“大言不慚!”鄒雲氣鼓鼓的說。
“公孫瓚趨利而為,逐的是小利,而公子心懷天下,謀的是百姓。眼界不同,行事自然也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也。”這一答算是定性了。
“劉虞便能用哥哥了?”鄒雲犀利反問。
“劉虞有仁心,謀的也是百姓,和公子所謀想通,同道中人。”沮授不急不惱。
“仁心不是戰勝不了野心的嗎?”鄒雲抓住沮授的漏洞。
“公子去了,仁心便能成為雄心。”沮授毫不含糊。
“如何變化?”鄒雲認為沮授是在玩文字遊戲。
“仁心是因為有心無力,一旦有了力量,便是雄心。”沮授再答。
“野心為何成不了雄心?”這是最本質的問題。
“野心逐利,雄心逐義,豈可同日而語。”沮授下了斷言。
鄒雲沒有再問,而是靜靜的思索著沮授的話。
良久,她才開口道:“公孫瓚若敗了,後果怎樣?”
“有公子在,便不會要了他的性命。”沮授點點頭,知道鄒雲聽懂了他剛剛的論述,心中慨嘆。
“公孫瓚的屬下又當如何?”鄒雲繼續問,這其實就是在替鄒丹問。
“不降者,流放;投誠者,收編。”沮授的回答很明確。
“哥哥你何時娶我?”突然,鄒雲跳出了討論,轉而問田瑭。
在場都是聰明人,知道鄒雲的心思。
鄒丹忠義,必定不肯背叛公孫瓚而投誠劉虞,按沮授所說,下場定然悽慘。
若田瑭能在公孫瓚和劉虞相爭之前娶了鄒雲,那即便公孫瓚失敗,有了田瑭的庇護,鄒丹的下場也會好很多,甚至可能投誠。
“決戰之前,必來娶你。”鄒雲能想到的,田瑭自然也能想到,為打消她的顧慮,也為踐行對她的承諾,便給了她肯定的答案。
“如此,沮授先生,我現在該如何做?”鄒雲得到答覆,也不繼續糾纏此事,轉而問沮授。
沮授十分欣喜。
在他心中,田瑭已是人中龍鳳,如今看來,將來的主母也是果決睿智之人,自己投靠過來,真是明智之舉。
於是,沮授將自己的謀劃,以及鄒雲和田瓔該對那些官宦子弟如何說法,一一講清說明。
喜歡建安賦請大家收藏:()建安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