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不能預測未來,所以目前劉備在平原待著,他樂得其成。因為無論他實力強弱,都算是一支牽制力量,但凡有人要進攻勃海,平原幾乎是必經之路。
劉備若肯死守,公孫瓚便考慮派兵增援,若劉備打打就跑了,或者乾脆棄城投降,公孫瓚也有足夠的時間佈置南皮防禦。
所以劉備任平原令,對所有人都好。
但公孫瓚畢竟不是良善之輩,送一個平原已經是天大的人情,怎麼可能再送他精兵強將!
所以,留給他的兩千兵馬大多帶傷,另外,趙雲也被調回!
這一路南下,公孫瓚算是見識了趙雲的悍勇,此將往往單人獨騎衝鋒在最前,從未見退卻,從未有敗績。
如此驍勇之人,豈能白白便宜了劉備!公孫瓚有些後悔當初把趙雲指派到劉備麾下,如今看來,這是個不小的錯誤。
錯誤既已鑄成,後悔也是無用,當務之急便是將二人分開,並重新安置趙雲。
所以,趙雲被調回白馬義從,接著又被指派隨同鄒丹返回無終。
此次繳獲甚豐,俘虜更是多達七萬,為防半道譁變,押運隊伍需有這樣一位讓黃巾聞風喪膽之人鎮場。
田瑭知道這個訊息時,鄒丹和趙雲已經北上十天有餘,算算日子,再有十日左右便能到達無終了。
無終留守軍士在關靖的指揮下里裡外外忙碌了起來,因為軍報上說,此次運回物資比無終城記憶體儲的物資還要多!
而俘虜人數,已經接近無終城內百姓總數的兩倍!
盤點場地堆放繳獲還好說,要安置這七萬的青壯,可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不能讓他們聚在一起,必須分組安置,即使他們手無寸鐵,每組也不能多過三千人。
其次,要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需求,這些青壯是公孫瓚亟需的人力,餓死便是損失。
再次,要規劃好這些人的最終安置點,然後儘快押運過去,不能讓他們只吃糧,不幹活。
最後,不能對這些俘虜太狠,必須制定長遠的規劃,把這些人的心留在這裡,才能長久的為己所用。
這是一個極其龐雜而又系統的工程,因為人不是物,人是有思想、會行動的。
關靖之前做過這類的預案,所以還算有些準備,但他原本的預案是按二萬人來制定的,因為此次出征也就二萬兵馬,作戰計劃中能俘獲自身同等數量的俘虜已經是極限了。
實際俘獲達七萬,這多出來的五萬人,是寶貝,也是燙手的山芋,更是對關靖協調運籌能力的極大考驗。
田瑭坐在家中,也在盤算著七萬這個數字,如今已入夏,這些人可以先安置在空地上,不用擔心凍死。
分組嚴密看押,同時派官員前去宣講安置政策,穩定其心,這些人都是饑民,只要給他們希望,譁變的可能性就可以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