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默默無言,良久才說:“文佐難道就不想在這亂世中建功立業?”
這是一個很微妙的試探,若你心中想的是匡扶漢室,自然是一種回答,若你心中想的是造反,便是另一種回答。
“當然想!自桓、靈以來,皇綱失統,社稷崩壞,先有十常侍欺君罔上,後有賊臣董卓作惡多端,大逆不道,天下百姓苦之久矣。”田瑭聲音大了些,“我即來此世間,必要戡平內亂,休養百姓,使我大漢再立天地,再造盛世,不侮於外邦,不輕於異族。”
“文佐好大的氣魄!”趙雲聽得熱血沸騰,“如此說,你要去投奔劉虞,輔佐他匡扶漢室?”
“靜待時機!”田瑭直視趙雲,眼神中沒有一絲雜質。
“劉虞會用你嗎?”趙雲突然想到了自己不去劉虞那裡的理由。
“會的。”田瑭笑了起來,“因為我是當世大儒!”
“……這。”趙雲摸不著頭腦了。
“武帝始,獨尊儒術,漢以儒治天下已經三百多年了,儒學深入人心。所謂仁政,便是儒家的治世理想。”田瑭收斂起笑容,“而我的儒學造詣,遠超天下所有大儒。你說,劉虞會不會用我?”
“為什麼你不擔心我去告發你?”趙雲突然眨了眨眼睛。
“若我是公孫瓚,便會反問你:‘你是如何知道此事?’”田瑭狡黠的笑了笑,“我可是一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文佐所思所言,讓子龍醍醐灌頂。”趙雲起身,鄭重的向田瑭施禮。
“子龍不必如此,你我一見如故,在下言語唐突之處,還請海涵。”田瑭也站了起來,認真的回禮。
趙雲一把抓住田瑭抱起的拳頭,使勁捏了捏,兩人相視而笑。
客堂內分座的眾人見到如此情形,如春風拂面,盡展笑顏。
“酒菜齊備,請貴客同飲。”高巢進來得恰到好處。
人的一生,兩種境界,知足常樂或者貪得無厭。
說不上哪種境界更高,因為知足常樂未免不是懈怠懶散,貪得無厭說不定也是銳意進取。
關鍵還是看人的能力。當人力有不逮的時候,便會安慰自己,只求所用,不求所有,這也算是知足常樂;而當人睥睨天下的時候,會認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這未必就是貪得無厭。
公孫瓚不知自己是怎樣的人,但他知道自己從未滿足。
他出生貴族,從小生活在優渥的環境裡,住著高堂廣廈,享受錦衣玉食,進門有丫鬟候著,出門有小廝跟著。可那一切並不屬於他,因為他的阿母只是阿翁眾多女人中的一個,而且是地位最卑微的一個,作為她的兒子,他並不能擁有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