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三說道:“如今我們的火車最高速度可以達到七十公裡每小時。不過出於執行安全的考慮,我們還是把運營速度控制在五十五公裡每小時。”
李植贊賞說道:“很好!蘇老三你做的很好。”
蘇老三摸了摸腦袋,哈哈大笑,說道:“王爺,哪天你有空去見見我們的機車研究團隊,好多理工學院畢業的後生哩,一個個都是能吃苦的好後生。”
李植笑了笑。
高立功拱手朝李植說道:“王爺,如今有了鐵路,從天津到開封的距離被大大縮短了。”
“從天津到開封一千七百裡的路程,以前兩地之間貨運靠牛車,路上要走半個月。要是碰到雨雪風暴,時間就需要更多。我們天津的工業産品運到河南,運費比生産的成本還要高,直接讓範家莊的工業品價格虛高失去競爭力。”
“但如今鐵路一通車,運費直接降到極低的程度。按照目前我們的運費水平,一噸貨物從天津發到開封運費是四錢五分銀子。如果運一石糧食,運費還不到五分銀子。如果運範家莊的棉布,一匹布重十斤左右,運費只有幾文錢。”
“鐵路一修好,各地的原材料和工業品就可以暢通無阻地來回運輸。鐵路沿線地區可以大力擴張自己的優勢産品,接下來地方經濟會得到極大地促進。”
李植點了點頭。
鐵路繼續往前飛馳,漸漸開到了黃河邊。
高立功突然往前一指,大聲說道:“王爺,前面就是開封黃河大橋!我們要過橋了!”
李植把頭伸出窗外,從窗外看向前面的鋼鐵大橋。
那鋼筋混凝土和鋼鐵製造的大橋大概有五、六公裡長,看上去就像是一條長龍架在波濤翻滾的黃河上。橋墩全部是水泥墩,橋身幾乎全是鋼鐵,看上去十分的壯觀。
高立功說道:“王爺,這橋全廠七點三公裡,主橋長一千一百六十三米。橋墩是王爺傳授給匠人的沉箱技術,使用底面和基底相同的矩形沉箱為橋梁橋墩打地基。”
沉箱技術並不複雜,在原先的歷史上,1892年一窮二白的大清甚至都使用沉箱技術修建鐵路橋。李植將這個技術的關鍵傳授給橋梁匠人後,匠人在範家莊工廠的幫助下很快掌握了這種技術。
有了沉箱技術,在黃河河道中建橋墩就不是問題了。
鋼筋混凝土的橋墩建好了,鐵路橋的難度基本上就沒有了。
實際上在原先的歷史裡,早在清末黃河上就建起了鐵路橋。
高立功繼續介紹:“王爺,大橋的橋身是鋼鐵桁架組成的,桁架由型鋼和鋼板組成,用鉚接技術結合。”
高立功話還沒說完,火車已經開上了大橋。
李植看著大橋兩側的滔滔黃河水,爽朗地笑了起來。
“好!好得很!這新式機車和黃河大橋是我們範家莊技術寶座上的明珠,高立功你回去通知財政部,讓新版的鈔票上面全印上我們新式火車經過黃河大橋的景象,壯我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