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崇禎二十五年五月十一,朱由檢在乾清宮見到了崔昌武。
崔昌武恭敬地朝天子行了一個跪禮,聽到免禮的聲音,才站了起來。
“賜座!”
崔昌武拱手說道:“臣不敢!”
朱由檢見崔昌武十分拘謹,一點沒有依仗李植的權勢而跋扈,十分滿意。他撫須說道:“崔相公何方人士?”
崔昌武答道:“天津衛城人士,和齊王是一個街坊長大的。”
朱由檢點了點頭,上下打量著崔昌武。
“崔相公的樣貌不凡,如此英武,做我大明的輔臣倒是撐得住場面。只是看上去年輕了些,少了些上位者的威嚴。”
崔昌武笑了笑,說道:“聖上明鑒。為人臣者以才取,不敢言威。齊王常教導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讓百姓得利了,讓國家富強了,這官便是好官。只要是一個好官,便是沒有一絲官威,也能取人心。”
朱由檢倒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琢磨了一會兒,哈哈笑了起來。
“這麼說,天津的官員們不圖私利?都是為百姓勞碌的?”
崔昌武拱手說道:“在天津,以前還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官員。不過自從臣做了紀檢組總長後,抓了幾十個人,硬是把牟私利的屑小都震懾住了。如今天津的官員不說個個大公無私,但敢中飽私囊的沒有了。”
朱由檢撫須看了看崔昌武,似乎是在琢磨崔昌武的話。
許久,他才說道:“我大明的輔臣雖無前朝宰相的權,卻有宰相的職責!若我以崔相公為輔臣,這大明該如何治理。”
崔昌武聽到天子說輔臣,而不說首輔,琢磨了一會。然後他拱手說道:“如果天子以臣為輔臣,臣首先要做的是在江南均田賦。”
“所謂民富國強,士紳不納田賦盤剝百姓,是我大明的蛀蟲。只有斷了士紳盤剝百姓血汗的渠道,百姓才能富裕。百姓富裕了就不會跟隨流賊造反,朝廷也能收得到稅收,才能養兵。”
“所以臣若為輔臣,第一件事情就是敦促齊王發兵南京,落實在南京駐兵兩萬的事情。而且這南京的兵馬必須是騎兵,要保證能日行百裡,能最快速度殺到江南的任何地方,抓捕違抗聖旨的奸佞。”
朱由檢和王承恩對視了一眼,欣慰地點了點頭。
顯然,崔昌武已經代替李植答應了駐兵南京的事情。崔昌武顯然已經接受了不做首輔而做次輔的安排,準備督促李植出兵。
有了崔昌武這句話,事情就成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