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歷史上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就面臨怎麼處理漢室大臣的問題。
曹操面臨的問題是大臣大多都私通袁紹,身在曹營心在漢。如果曹操懲罰這些漢室世家大臣,就會失去天下世家的支援。
最後曹操選擇了妥協,不但不罰有異心的漢臣,還將袁紹麾下的漢臣名士納入自己的體系。這些漢臣感念曹操的“胸懷”,在曹操在世的時候比較老實,大多支援曹操的事業。
高立功向李植建議的,就是像曹操一樣處理朝中的文官。
但是李植知道,在曹操陣營中的漢朝世家雖然在曹操時代引而不發,但在曹操一死後,就利用自己的龐大勢力捲土重來,變本加厲,讓繼位者曹丕透過了臭名昭著的“九品中人法”。
曹操一生建立的法家文化,在九品中人法面前全面潰敗。從此世家大族不但把持朝廷,更讓貧寒出身的人才完全失去了出仕做官的渠道。
曹操的做法是有原因的,他的力量很大一部分來自世家,他害怕失去世家的支援,沒有世家的支援就無法統一天下。但李植卻不怕,李植的所有力量都源自超越這個時代的技術,來自李植苦心經營的從上到下都以公德教育、以法治國的天津、山東和東北三省。
力量的源泉不同,所採取的對策就會完全不同。
李植是絕不可能讓一敗塗地的文官們混進自己的隊伍中的。
不過李植倒也不急於處理這些文官,畢竟這些都是天子的臣屬,李植要處理他們,當然首先要和天子說清楚。
如果現在就殺氣騰騰地拒絕這些文官,恐怕文官一個個都要四散奔逃,隱姓埋名逃到江南去。到時候韓金信就算手眼通天,也要漏掉許多藏得深的。
李植看了看和自己搭話的陳文嶽,決定先穩住他。
“百官如此殷勤,寡人自然不會推脫,只是京城初定事務繁雜。若要歡宴,要等天子的封賞下來之後。”
聽到李植的話,陳文嶽身邊的文官們眼睛一亮。
李植居然答應了陳文嶽的宴請。
要知道朝中的文官一直都是百般詆毀,打壓李植的。除了東閣大學士張光航,朝廷從上到下就沒有一個文官和李植親善的。
而如今李植大獲全勝之時,李植卻答應了文官的宴請。
看來李植並不準備繼續和文官為敵,是準備借大勝的威風和文官交好,在朝廷上建立自己的班底。
文官們對視了一陣,眼睛裡都閃現出興奮的光芒。
李植如今在兵力上一家獨大,如果李植再聯合文官,就可以牢牢的控制朝廷,成為超越天子的權威。屆時整個大明都要李植說了算,天子有什麼想法,都要首先徵得李植的同意。
對此,文官們當然是樂觀其成。對於精於權術的文官們來說,只要能生存下去保持目前的權位,就總有翻身的那一天。
文官們彷彿一瞬間全變身為李植的同僚,紛紛圍上來。
“王爺此番大勝,威震海內,當真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
“天下再無人可擋郡王。”
“郡王今後可執朝政,和天子共治天下。”
看到文官們剎那間和李植變得無比融洽,甚至已經露骨地表示李植可以控制朝政了,王承恩瞳孔一縮,忍不住冷哼了一聲。
如果李植真的和文官們聯手,天子就會變成完全的劣勢,這天下就當真要由李植說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