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四月十五,電力實驗室中,在幾十名官員和實驗室研究員的一片贊嘆聲中,李植親手安置的電燈泡亮了起來。
李植讓人把窗簾全部拉上,室內依舊十分明亮。李植估計了一些,覺得這個世界的第一個電燈泡起碼有三十瓦的功率。
雖然這樣的亮度還不夠,還需要繼續改進,但已經遠超過這個時代的蠟燭和油燈了。
李植是用鎢絲做的電燈泡。
鎢是在1783年被提取出來的,是十八世紀的技術,算不上什麼高科技。當時西班牙人德普爾亞使用的是炭氧化法,即使用炭和三氧化鎢反應,得到鎢金屬和二氧化碳。
李植用的也是這樣的方法。
但是操作的難點是得到純淨的精鎢礦。首先是找礦。李植三年前就讓韓金信在江西修水縣香爐山尋找鎢礦——李植穿越前因為一個電燈泡設計的案子,知道那裡有個大鎢礦。
在知道了具體地址後,找礦並不困難,麻煩的是黑鎢礦的精選。粗鎢礦挖出來後要破碎、球磨,然後進行搖床重選、浮選、電選,這才得到以三氧化鎢為主的精鎢礦。有了精鎢礦,還要進行碳酸鈉燒結分解,進一步除去雜質,這才能得到較為純淨的三氧化鎢。
雖然李植穿越前瞭解過提純鎢礦的一些理論,但是實踐起來也是困難重重。研究這一整套提純工作,電力實驗室的上百研究員花了三年時間。光是各種機械就造了兩百多種,花費的銀子以萬兩計。
折騰了整整三年,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整套的化學理論,李植才得到了較為純淨的三氧化鎢。
得到三氧化鎢後,提取鎢金屬就很容易了,製造電燈泡更是水到渠成。
看到電燈泡發出的奪目光芒,研究員們一個個目瞪口呆。雖然這三年來在實驗室裡忙碌的是他們,但他們也想不到,按照天津郡王的設計操作下來,最後能生産出這麼神奇的電燈來。
一些研究員感到三年的辛苦沒有白幹,喜極而泣,在實驗室裡哭了出來。
眾人圍著電燈泡看了好久,臉上一個個都十分欣喜。
紀檢組總長崔昌武吸了口氣,贊道:“殿下,這當真是窮造化之神奇。這可比油燈亮多了!”
小心地摸了摸電燈泡,崔昌武說道:“而且還不像火焰那麼燙,不會像油燈那樣容易引起火光之災。”
崔昌武更把鼻子湊上去聞了聞,笑道:“王爺聖明,這電燈泡也沒有味道,不像油燈那樣味道很大,還冒黑煙,會把牆壁都燻黑。”
他說道:“如今範家莊和天津衛城的工廠都是晚上下班,晚上道路黑暗,行人走在道路上十分的不方便。街道上的官員也算盡職,為行人裝了玻璃外殼的桐油燈,但桐油燈那星火之光,照亮的範圍實在太少。”
“這是範家莊和衛城的治安好,所以只是給工人和女工造成不便,還沒有出現危險。若是在其他城市,尤其是在新併入的省份,女工太晚下班就很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