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老大冷哼了一聲,說道:“狗官,我再問你一遍,賦役黃冊在哪裡?”
縣令已經嚇得說不出完整一句話了,滿腦子都是那些曾經被虎賁軍槍決的封疆大吏們。他結結巴巴地答道:“我交……兵爺……兵爺放心……我交出賦役黃冊……”
縣令被虎賁軍的步槍指著,不敢亂動,生怕自己一動了就被大兵一槍崩了。他揮手讓師爺去取賦役黃冊,沒多久,幾個胥吏就把韋老大要的檔案全部抱了出來。
湯陰縣十幾萬人,那賦役黃冊二十幾本。
韋老大舉起一本黃冊翻了翻,見上面詳細記載了各家各戶人丁多少,出生年月,應納賦役。韋老大點了點頭,說道:“透過這賦役黃冊核對勾稽,士紳的家丁們就沒有機會重複排隊購買糧食了。”
……
十月初三,將一千六百石糧食全部賣完了,湯陰縣的虎賁軍連隊踏上了歸途。
湯陰縣的百姓們一個個追了出來,擠到了連隊的營寨外面站著,目送這支造福百姓的兵馬離開。
對於湯陰縣的百姓來說,這支虎賁軍連隊是救命的兵馬。
這支兵馬將湯陰縣的糧價降下來了。湯陰縣城中的市民每日勞勞碌碌賺取一點銀子,因此終於吃飽了飯。鄉村的百姓本來收成糟糕,但有了虎賁軍的平價糧食,他們也能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不餓死。
這支兵馬更打掉了橫行湯陰縣的流賊,讓整個湯陰縣的秩序漸漸恢複了。農民們可以大膽的出門種田了,商賈們也敢下鄉販賣貨物了,湯陰縣的物價水平不斷下降。
連隊把所有的輜重都打包裝上了馬車,就要離開了。幾個鄉老舉著井水走了上來,將井水獻給了連長韓老頭。
韓老頭舉起水碗一飲而盡。
一個眼睛已經看不見東西的鄉老又把井水舉到韋老大面前,韋老大正色接過井水,喝了個幹淨。
這個半瞎的鄉老抓著韋老大的手,說道:“這些天韋將軍在縣城東郊組織平價糧食售賣,把平價糧食全賣給了最窮困的百姓,我們湯陰縣的百姓不會忘記韋將軍。”
聽到鄉老叫自己韋將軍,韋老大哈哈大笑,用手拍了拍鄉老的肩膀。
“鄉老放心,過幾天我們再運糧食來,一定會讓湯陰縣的秩序再恢複。或許不是我們這個連來湯陰,可能換其他的連隊,但是隻要是虎賁軍的連隊,都是一樣的!”
鄉老雙手抓著韋老大的手,點了點頭。
沉默了幾秒,這個鄉老突然說道:“我聽說從湯陰往東面三百裡,到了陽谷縣境內,就是山東了。我聽說,我聽說自從津國公入主山東以後,山東的百姓擀的是白米麵,吃的是海裡打來的平價海魚,住的是磚瓦房,穿的是精布衣服。冬有棉被夏有涼席,過得是一日強過一日的小康日子。”
“我聽說山東的百姓有了津國公做主以後,山東再沒有響馬流賊,山東計程車紳豪強再不敢欺辱百姓。我聽說,有了津國公,山東的百姓再不怕蝗旱洪水,就算是旱得河水都斷流了,也沒有餓死一個人。”
“我們這些饑一頓飽一頓,為了不餓死典當衣服棉被的河南百姓,當真是羨慕啊!”
聽到耋耄鄉老的話,後面站著的湯陰縣百姓們一個個都哭了起來,他們擦著眼淚,眼巴巴地看著韋老大。
“麻煩韋將軍給津國公說一句,就說我們湯陰縣的百姓,當真是期望津國公把轄區擴大到湯陰來,來給我們做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