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八月五日,李興的三萬大軍攻到了平安道寧邊大都護府。
朝鮮北面平安道和鹹鏡道的十二萬大軍已經集結在這裡,準備迎戰李興。
相比李興一路攻城拔寨殺到這裡,朝鮮的十二萬大軍可謂是以逸待勞——雖然鹹鏡道的兵馬是從東北方向趕來,但朝鮮兵馬是在國內行軍,移動的難度和李興的仰攻敵國不可相提並論。
不過即便是這樣,戰爭的天平也毫無懸念地倒向李興這一邊。
朝鮮人多次加入清軍對陣明軍。韃子入塞劫掠的軍事行動中,朝鮮兵馬多次參與,錦州大戰朝鮮也派出兵馬助陣。所以朝鮮人自然是知道虎賁軍的厲害的。朝鮮人自覺無力抵禦虎賁軍的大炮火銃,便把兵馬全部列在丘陵的山背,想利用山體躲避虎賁軍的炮彈子彈。
寧邊大都護府西面的丘陵地帶上,朝鮮人的兵馬布滿了山嶺背面,卻沒有一個露出腦袋和虎賁軍對陣。
李興率軍立在丘陵的東面,用望遠鏡看著那些丘陵,一個朝鮮士兵都看不到。要不是斥候不斷回來報告朝鮮大軍的位置,李興真要以為對面沒有敵人。
李興望了李老四一眼,問道:“老四,朝鮮人這樣布陣,我們如何破解?”
李老四沉吟說道:“不能從正面強攻,否則士兵被山體攔著射不到朝鮮兵。這樣正面沖刺的話,沖上去就是肉搏了。不能發揮我們武器的優勢,傷亡會極大。”
李興點了點頭,說道:“《孫子》雲: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我們擺出小回形陣從側面繞過去,攻擊朝鮮人後方的寧邊大都護府府治,朝鮮人的糧草都在城裡,我不信朝鮮人會眼睜睜看著寧邊府被我們攻下,還繼續在山體後面和我們捉迷藏。”
李老四想了想,點了點頭,贊同李興的戰術。
三萬虎賁軍士兵分為十五個回形陣,將糧草輜重貨車保護在中間,開始往南面繞行。
開始時候朝鮮人跟著虎賁軍往南面挪動,始終守在山體背後。但再往南一些,那一道丘陵山體就消失了,朝鮮人遇到一個無險可守的寬闊山口。
為了部隊的安全,朝鮮人只能在山口北面停了下來。
李興和李老四往南面走了十裡,從這個寬闊山口穿過了朝鮮人列陣的丘陵山脈,然後從丘陵後面的山谷中往北面包抄。朝鮮人藏身的山體上樹林灌木極多,不適合虎賁軍的火器發揮。虎賁軍不管那些丘陵上的朝鮮士兵,直接攻向寧邊府府城。
等到虎賁軍走到山體後面山谷的中間,距離寧邊府府城只餘十裡時候,丘陵上的朝鮮兵馬坐不住了。他們紛紛棄了藉以藏身的丘陵山體,無可奈何地往虎賁軍攻來。
虎賁軍繞了一大圈,終於逼迫朝鮮軍在山谷平地上和自己決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