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百姓,也希望過上和山東百姓一樣的好日子。
山東的百姓在李植入主山東後,生活水平一年一個樣。首先是沉重的田賦減輕了。因為李植均平田賦,原來動輒每畝三鬥、四鬥的田賦變成了每畝八升,農民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好多。這增加的收入,一下子讓山東的窮苦百姓從吃不飽飯變成了溫飽,過年可以吃上肉做新衣。
李植又在山東大開水利,不斷擴大農民的耕作面積。這些水利設施灌溉的新田不但讓種上新田的百姓收入暴增,而種新田的農民空出來的老田,也提高了其他農民的人均耕作面積。有更多的田地種,山東農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更別提秉公執法的法庭鐵面無私,保護著小農的産權,讓試圖吞併小農的歹人不敢露頭。農民們可以放心地在田地上蓄肥,建設水溝水渠灌溉,而不需要擔心田太肥地太好被歹人盯上。
種種因素多重作用下,山東的百姓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說這四年農民收入平均提高百分之五十,那都是保守估計。
淮安府和其他的南直隸州縣不同,淮安府是和山東直接接壤的。雖然鄉紳文官們抵制李植的山東日報,但畢竟離得太近,山東那邊的訊息總是透過民間的來客傳到了淮安府。淮安府的百姓們,都知道津國公造福了山東的百姓。
淮安府的百姓甚至還從山東的來客那裡得知了天津的情況,知道天津的百姓更是富得流油。
淮安的百姓,做夢都想津國公南下,入主淮安。
如今津國公的大軍真的來了,可惜卻不是來治理淮安的。淮安的百姓們聽說津國公是奉詔南征抓捕逆黨,心裡嘀咕津國公莫不是隻是來過個路?
要是津國公能留下,淮安的百姓就再不用受到鄉紳們欺壓,可以過無憂無慮的太平日子了。
所以藉著周正豪被抓的風頭,鄉間的農民們聚到了淮安城外,要求李植別走了,求李植把淮安納入管轄。
李植看了看跪成一大片的農民們,沉吟不語。
然而李植一轉頭,卻發現淮安城城門口看熱鬧的市民們也跪下來了。市民們訊息更靈通,更明白追隨李植的天津、山東百姓是如何日新月異。
“國公爺莫要來了又走,讓我們淮安百姓空歡喜一場!”
“國公爺管一管淮安吧,那些士紳實在是太壞了!”
“再沒有人管淮安,淮安肯定會像河南、湖廣一樣亂起來的!”
李植想了想,站在跪地的百姓中沒有說話。
鐘峰一看百姓們拉出這樣的架勢,立刻說道:“軍長,你看百姓們都這樣了。你若是不入主淮安救民於水火,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鄭開成憂心地說道:“但是天子嚴令我們不能長期佔領南直隸,若是違抗聖旨,恐怕天子失望之下,會做出不可測的舉動。”
李老四吸了一口氣,說道:“然而淮安百姓的拳拳之心,亦是發自內心。我們一走,那些士紳就要捲土重來,這些百姓會受到加倍的報複。東家替天行道,怎能坐視百姓們遭受士紳的欺淩?”
“淮安雖是南直隸大府,實際上靠近河南,這些年災荒頻仍。如果東家不管,恐怕要不了多久也會和河南一樣亂起來。”
李植看著跪地不起的百姓們,點了點頭。
“淮安的百姓,不可不救!”
“我們上奏天子,在淮安建稅務局均平田賦,設立法庭,讓淮安的百姓不再受到士紳欺淩。但是我們在淮安不辦報紙,不設官員,不建學校,不收商稅,不駐紮軍隊。相信天子看了我們的奏章,會理解我們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