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青城縣齊民鄉的大地主趙世衡看著當天的《山東日報》,雙手瑟瑟發抖。
趙世衡五個成年的兒子坐在趙世衡兩側,臉上都是絕望的神色。
李植終於在山東均平田賦了。
這影響可太大了。對於很多士紳來說,原先的田地不少是小民投獻而來。一旦李植均平田賦,那些投獻而來的小民就會拒絕繳納高額地租,要求向自耕農看齊。
李植在報紙上說的清楚,對於刁民投獻於士紳門下的田地,一律沒收為公田。刁民可以繼續耕作這些公田,公田的地租是一畝每年一鬥米麵。顯然,這一鬥的公田地租遠低於士紳們原先收取的地租。
為了留住這些投獻的小民,避免小民去法庭把田地變成公田,士紳們只能收取比公田更低的地租,每畝地最多收八、九升米麵。而每畝地的田賦是七升五合。刨去田賦,士紳們收取的地租當真沒什麼賺頭。
趙世衡是個舉人,自從他中了舉的那年起,每年都有無數的小民帶著田地來投獻他。二十多年來,他積累了良田三千多畝。這些田地他本來收取三成地租。比起衙役們一層一層壓給自耕農的畸高田賦,趙世衡給出的地租就十分有吸引力了。
趙世衡以往一年可以收入七百多石米麵,摺合銀子一、二千兩。其中一些被趙世衡拿去孝敬縣太爺,自己還能留下一千多兩銀子。趙世衡靠這些銀子娶了六房妻妾,二十多年來生下子女二十多個。趙家是實實在在的一大家人,全靠這些田地過日子。
李植一均平田賦,趙世衡就完蛋了。
三千多畝田都只能收一鬥以下的低租,每畝田刨去田賦只能收入一升多。三千多畝田,真正能收進趙家的收入也就幾十石。趙家上上下下五十多口人,加上僕人更有一百多人,這下子吃什麼?
李植這一下子,是要了趙家的命。
趙世衡的長子看了看其他兄弟一眼,站了出來。趙世衡的這個大兒子雖然只有二十四歲,但已經娶了三房妻妾生了五個兒女,如今也是一大家子人的家長了。他朝趙世衡問道:“爹,如今怎麼辦?”
趙世衡面無血色,抓著那報紙不放,閉上了眼睛。
趙世衡和兒子們正在堂屋裡發呆,卻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片喧鬧聲音。
“老爺和少爺們在議事!你們不能進去!”
然而僕人們的聲音還沒有落下,趙世衡就看到十幾個農民沖進了堂屋。這些農民鞋子上滿腳的泥土,手上還拿著鋤頭鐮刀,氣勢洶洶地站在了堂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