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紫禁城皇極殿上,百官的臉上都有些反應不過來的感覺。
眾官如此震驚,是因為李植上了一封奏章,講述他在日本大勝幕府軍的事情。
首輔周延儒一臉地不可思議,一邊讀著李植的奏章一邊搖頭。
“德川幕府不知輕重,鬥膽燒毀李家精布禁止貿易。欺我天朝上國無人乎?臣率師討伐,在倭國先炸長崎,再佔大阪,在伊豆半島摧毀德川家水軍,入江戶灣將德川幕府的江戶城付諸一片火海。歷經大小數戰,最後在大阪完勝十二萬幕府軍。”
“幕府軍畏我大明天威,已經放棄抵抗,全面開放精布貿易,全額賠償臣的損失。從今往後,臣李植將租借日本大阪作為貿易口岸。不僅如此,幕府還將長崎、平戶、名古屋、江戶和仙臺五地作為自由貿易口岸。從今以後,我大明的船隻可以任意開往這五地進行貿易。”
“此戰,參將鄭開達、李老四、鐘峰和海上游擊鄭開達頗有功勳。”
周延儒讀完了李植的奏章,一臉驚訝地看了看天子,又看了看身後的朝臣們。
朝堂上的群臣卻沒有一個反應過來。
李植那一點兵馬,渡過茫茫東海征討日本,居然打贏了。
許久,都察院左都禦史劉宗周手舉牙牌出列,喊道:“臣有話說!”
“說!”
劉宗周大聲喊道:“聖上,這不可能,李植一定是在撒謊!”
李植的奏章太不可思議了,李植一個津國公,麾下兩、三萬人,居然打敗了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不但讓德川幕府徹底服氣,還讓日本的幕府將軍割地賠款。
李植的兩、三萬士兵,都是神兵天將麼?
劉宗周第一個不相信這種鬼話,這一定是李植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只要過半年,只要日本的訊息漸漸傳過來,李植的謊言就一定會被揭穿。
“臣有話說!”
“說!”
吏部尚書鄭三俊拱手出列,大聲說道:“臣以為,此奏章疑點多多,不可輕信!倭國當初侵略朝鮮時動輒出動二十萬大軍,顯皇帝調集十餘萬兵馬才戰而勝之。如今五十年過去,臣聽聞日本人口孽殖,兵力比萬歷年間更多。如此雄厚兵力下,李植怎麼可能將‘江戶城付諸一片火海’?難道倭國幕府的二十萬士兵都是擺設麼?”
“所謂在大阪城‘完勝十二萬幕府軍’一事,就更不可能。臣聽聞李植在天津和山東駐軍一萬,帶到日本的兵力不過二萬。二萬人!二萬人渡海去攻,怎麼可能在日本打敗十二萬日本幕府軍?”
鄭三俊把身子往前微微一拱,大聲說道:“聖上,此奏章實在太聳人聽聞,李植這一定是在邀功賣名,想用謊言為自己毫無所獲的日本之行貼金。聖上此時定要明辨真假,切莫要被李植欺騙。”
鄭三俊說完,其他的文官都站了出來,集體懷疑李植的奏章:
“臣王之舟附議!此事實在蹊蹺!”
“臣附議!定要好好查查李植!”
朱由檢看著慷慨陳詞的鄭三俊,以及那幾個義憤填膺的白鬍子文官,沒有說話。最後,他看向了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
“駱養性,天津那邊可有訊息?李植所奏之事可有出入?”
駱養性也是親近東林黨的武官,本來不想看到文官們出醜。但天子已經詢問他,他不能不站出來回答。駱養性臉上一白,手舉牙牌出列說道:“聖上,李植所奏都是真的!”
聽到駱養性的話,朝堂上的諸公臉色一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