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何老三把茶杯端了起來,卻不捨得喝,想了想又把茶杯放了下去。
何老三是集相鎮的自耕農,他是來茶鋪聽《山東日報》的。這山東日報只有到鎮上劉家茶鋪裡才聽得到,這裡的茶一杯一文錢,喝完了就沒有理由賴在桌子上了。
不過若是你一口不喝,也沒有人會因此趕你走,畢竟好多人都是買一杯茶坐下來聽報的,小二都習慣了。這鄉鎮上到處都可以擺桌子,茶鋪經營的成本非常低。茶鋪在店外面擺一張長桌,可以坐好多人。
而聽報的人聽到精彩處會給念報人打賞,這打賞的銅錢茶鋪老闆也是有份的。
念報人站在高高的戲臺上,把當天的《山東日報》開啟,咳嗽了一聲,抑揚頓挫地大聲念道:
“陝西大旱,李自成殺出太行山,聚眾三萬攻下雒南縣!”
聽到這個訊息,聽報的群眾發出一片驚嘆聲。這年頭災荒越來越多,不是這裡旱災就是那裡蝗災,朝廷無力賑災,根本不管。聽說陝西去年和今年大旱,陝南的百姓易子而食。李自成居然乘這災荒時候又鬧了起來,這下子朝廷又要頭痛了。
山東這些年也不和順,小災不斷。流賊不會鬧到山東來吧?若是山東也遭了賊,那就完蛋了。李自成一過,哪裡還有正常的社會秩序?一進城就把糧食搶光,若是從賊就有一口飯吃,若是不從賊就要被餓死。
茶客們豎著耳朵,聽念報人把這頭版頭條唸完了,一個個十分關注。
這李自成攻下雒南縣僅僅是十天前的事情,《山東日報》今天就報道了。這樣的速度,三王日報是遠遠跟不上的。三王日報要等陝西巡撫上奏這件事,奏章到京城被天子處理了,過幾天披露出來,然後傳到山東來,才登在報紙上。沒有一個月,三王日報也不會登出陝西的訊息。
有時候坊間的訊息都傳過來了,三王日報還沒有反應。
念報人讀完了頭條,又讀了幾條天下大事,然後就開始讀評論員文章。前面的文章何老三都沒有仔細聽,但最後一篇文章引起了何老三的注意。
“均平田賦,天津九成百姓平均減負五成。”
這篇文章講的是天津均平田賦以後,百姓負擔大減的事情。這事情也算是和百姓們利益攸關,喝茶的農民們都聽得十分認真。
“均平田賦後,原先被不公田賦重壓的小民自不用說,負擔大減。便是原先投獻到士紳門下的農民,也嘗到了好處。士紳為了避免田地被沒收,主動被動地將地租降低到一鬥以下。比起原先動輒兩、三鬥的地租,這些投獻農民也負擔大減。”
“一個均平田賦的政策,竟讓天津的鄉鎮大為繁華。原先空蕩無人的市鎮,如今到處是茶鋪、酒鋪。賣肉的、賣布的、賣油的商販,原先只有城裡有,如今鄉鎮裡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