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聽了黃得功的話,天子朱由檢沉吟不語,沒有說話。
如果李植準備攻打京城的話,肯定不會放過消滅一萬京營潰兵的機會。幾萬騎兵追殺之下,殺到京城腳下這一萬京營估計要死一半。京城中只有八萬京營,少了五千人,到時候攻打京城會輕松不少。
但是李植沒有追殺,李植確實沒有攻進京城的意思?
朱由檢站在禦座前,皺眉不語。
他正在那裡猶豫,卻看到殿外跑進來三個太監,慌張跑到了大殿中間跪了下來,唱道:“聖上,津國公李植從通州派人送來了一封奏章!”
李植打完京營來說話了?李植要說什麼?
朱由檢趕緊喝道:“念!”
那個太監慌張開啟了李植的奏章,大聲念道:
“臣津國公李植,奉天子之令坐鎮天津,八年來南征北戰,唯思報效國家而已。十二月二十九日,臣接旨援錦,率九總兵十七萬將士血戰於虎頭壩上大淩河畔。其戰兇險無比,馬科、王樸兵馬沖擊東奴火銃兵,連潰六次。臣虎賁師陣前被東奴騎兵突入,前陣大潰後陣接上。然十七萬將士高唱戰歌,以萬死不決之心,以挽救國家之志,浴血廝殺,終獲大勝。”
“十七萬將士損失慘重。說血流漂杵,不能盡言邊軍之悲壯。”
“然等十七萬將士血戰之後,才知道此次大戰,盡是朝中奸臣的謀害。錦州大戰,本可不戰而勝。幾千戰死將士的性命,竟成為奸臣玩弄權術的犧牲品。十七萬精忠報國之士,遭受此等冤屈,不能不沖冠一怒,慨然請命。”
“倘若錦州一戰因為奸臣陰謀大敗,我大明何去何從?不殺盡太僕寺藏銀一案涉及的奸臣,世間再無是非,天下再無法度。不殺盡奸臣,馬卒心寒壯士血冷,大明再無忠義之士也。”
“請天子大開殺戒,以正視聽。內閣首輔吳甡,此案罪魁禍首,可誅九族。太僕寺卿陳繼善藏匿銀餉,戶部尚書李待問謊報無銀,可誅三族。吏部尚書賀世壽參與謀劃,多方聯絡,可殺一門。另有戶部侍郎六人、太僕寺少卿二人,以下共三十三人,知情不報,配合主謀欺君罔上,皆可殺!”
“若此三十七人及首犯親族能按法誅除,則國家法度大張,四海皆知天子威儀。十六萬忠義將士感激天恩,必將退出京外各返原籍。”
原來李植的奏章,是來殺人的。
一殺就是三十七人,就是九族、三族。
聽到李植殺氣騰騰的奏章,眾官都是臉上一白。這李植也太狠了,趕盡殺絕啊。吳甡要誅九族?陳繼善和李待問要殺三族?知情不報的戶部和太僕寺官員全殺了?這一次是要把戶部和太僕寺殺幹淨了。
賀世壽顫顫巍巍地搖了搖身子,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竟坐在了殿中,全身無力站不起來。
兩個太僕寺少卿撲通跪在了地上,慌張失措地朝天子磕頭。一個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戶部侍郎聽到這個奏章,竟眼睛一翻昏倒在朝堂上。幾個同僚趕緊為他掐人中,卻無論如何掐不醒他。
皇極殿上,頓時亂成了一團。
天子朱由檢無奈地坐回了禦座上。李植這一次要殺的人,比上一封奏章又多了。
這已經不是殺人了,這是對朝臣的大清洗。這樣殺人,朝廷的威儀何在?如果自己按李植的奏章殺人,朝中的文官是無論如何不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