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四月十二日,天子朱由檢坐在乾清宮裡,手上抓著李植的奏章,臉色慘白。
朱由檢又看了一遍李植的奏章,手上微微顫抖。
如果李植說得是真的,這件事情就太惡劣了。朱由檢倒是不知道,這些年太僕寺賬上有二百多萬兩銀子的鉅款。這些銀子,本來足夠戶部借來使用,支撐錦州的大戰。
滿清舉國攻來,總動員,根本支撐不了幾個月。如果當時知道有這筆銀子,朱由檢又怎麼會逼迫李植和洪承疇速戰?明軍以十七萬人對陣二十三萬清軍,雖然如今已經取得大勝,但其中的兇險,仍然讓朱由檢一細想就渾身顫抖。
如果這一仗打輸了,我大明會如何?朱由檢不敢想。
朱由檢曾自詡堯舜明君,曾經立志要中興大明。這些年雖然被現實處處打擊,明白了為帝者的不易,但他依舊自信。然而朱由檢想不到,自己聰明一世,竟在決定大明命運的決戰之前被幾十個文官集體欺瞞,差一點就釀成大錯。
難道自己,只是朝中文官的傀儡?
朱由檢對自己的信心,對自己能控制大明局勢的信心,幾乎被李植的這一封奏章變成了一個笑話。
朱由檢臉色鐵青,坐在禦案前,許久說不出一句話。
然而李植的奏章不僅如此。說李植的奏章殺氣騰騰,都是輕的。
“此次逆行,以內閣次輔吳甡牽頭,禮部尚書賀世壽協助,戶部尚書李待問,太僕寺卿陳善道具體執行,幾十名文官聯手配合。乾坤朗朗,天日昭昭,此間數十人,皆可殺!”
“參與此事的無恥官員,以一己之私,置十七萬將士於生死,置天下蒼生於危局,欺君罔上。錦山一戰,幾千戰死將士屍骨未寒。若天子不能明正是非,九泉之下,烈士英靈豈能安息?若天子不能大開殺戒,李植豈能不沖冠一怒!”
看到最後四個字,朱由檢手又顫了一下。
沖冠一怒?
李植想要做什麼?
李植這些年忠心耿耿,為大明朝南征北戰,三敗東奴,滅張獻忠,平李自成,可以說靠一己之力打出了大明朝的安定局面,朱由檢已經把李植當成了大明的中流砥柱。雖然李植在天津和士紳鬥,和文官鬥,但朱由檢都可以容忍。
李植的虎賁師實在是太強了,即便是黃臺吉的五萬鐵騎都攔不住。錦州一戰,全靠李植的兵馬才扭轉乾坤,贏下關鍵一戰。李植的兵馬雖然只有兩萬,但說這兩萬兵馬有十萬普通明軍的戰鬥力,都絲毫不為過。
如果李植沖冠一怒,作出不可言之事,朝局會敗壞到什麼地步?東奴會不會捲土重來,流賊會不會平而複起?
朱由檢咬了咬牙,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