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二月二十九日夜,多爾袞棄大筆山北逃。大筆山上面一片狼藉,李植率兵搜山,找到了五百多具韃子屍體,割了首級。
拔掉了大筆山這個山壘,山海關到錦州之間的四百裡道路就全部打通了。明軍十五萬大軍士氣如虹,往錦州支援過去。
清軍大軍就在附近,明軍穿戴著盔甲行軍,放出去無數斥候,走得很慢,從大筆山到錦州四十裡走了兩天。
清軍在大筆山新敗,士氣低迷,不敢和明軍接戰,撤了錦州的包圍往義州逃去。義州在錦州城北五十裡,是韃子這一年來的屯兵之處。韃子盤踞在義州不願離去,似乎還在打著什麼主意。
不管清軍如何打算,明軍至少解除了錦州的包圍,達成了此番大戰的戰略目的——解圍錦州。
大軍到達錦州後,發現城外到處都是清軍挖掘的壕溝,修築的高牆。錦州的城牆上,滿是紅夷大炮轟炸後的坑洞。錦州被韃子鐵桶般圍了四個月,當真是處境艱難。也就是韃子大炮太少。如果韃子能有一百門重炮,就要把錦州城牆打垮了。
明軍大軍在城外紮營,建設營寨。修好了營寨後,諸將騎馬入錦州。
如今李植的身份高於洪承疇,軍中以李植為首。李植打著侯爵儀仗,帶著五十個親衛舉著金扇金瓜,打著旗牌帶著軍中將領,騎在諸將的最前面。洪承疇行在後面,再後面才是八名總兵。
走到城南三裡,李植看到前鋒總兵官祖大壽率領錦州官民浩浩蕩蕩列在城外的道路上,迎接援軍的到來。
祖大壽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幹瘦的臉上滿是皺紋,一臉的滄桑。
祖家在遼東根基極深,家中總兵、參將和遊擊近十人,可謂遼東將門。祖大壽在袁崇煥被殺前曾經外逃,後來又被袁崇煥書信召回。他曾經降清,但投降後又以藉口逃回明國。天子多次召見祖大壽,他都不去京城見天子,是錦州城內軍閥一般的人物。
皇太極包圍錦州城後為了勸降祖大壽,給降清的祖大壽養子祖可法加官進爵,官至副都統。祖家在遼西舉足輕重,如果祖大壽降清,可能帶動整個多米諾骨牌,也許整個關寧軍都會陸續投清。
所以錦州之圍才那麼牽動朝局,引全國關注。
看到李植的儀仗,祖大壽趕緊迎了上去,一揖及地喊道:“前鋒總兵祖大壽見過興國侯!興國侯千裡援錦一路殺敵,我代得救的錦州一城百姓謝過興國侯!”
祖大壽說完這話,他身後幾千百姓紛紛跪在地上,朝李植行禮。
李植在大筆山擊退多爾袞後,清軍就撤了錦州的包圍。前線的訊息不斷傳入錦州,百姓們都知道這場大戰中興國侯是中流砥柱。沒有興國侯,可能大軍已經敗了數場了。若是沒有興國侯,韃子攻下錦州城,不知道要屠殺多少百姓,殘破多少人家。
幾個老翁舉著一壺濁酒走到李植馬前,說道:“興國侯救下錦州一城百姓,我等別無長物,唯有敬興國侯一杯濁酒!”
李植看了看那濁酒,有些不敢喝。這錦州距離沈陽很近,城內奸細最多,誰知道酒裡有沒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