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各自想著心事,八旗滿洲的貴族們在阿敦被斬首後沉默了一陣。連敗數場,眾將都有些灰心失望,議事時候都沒有什麼精神氣。
許久,濟爾哈朗才說道:“皇上,如今明國兵馬強盛,我們如何拒敵?”
皇太極用力抓著龍椅的把手,緩緩說道:“此番錦州決戰,可勝不可敗。若是戰敗,則蒙古諸藩和朝鮮都要生異心,要倒向明國了。”
聽到皇太極的話,諸將都是心中一懍。蒙古諸藩和朝鮮現在雖然臣服於大清,但心中並未十二分甘願。尤其是朝鮮,其國內有一派人被稱為親明派,影響力廣大。只要大清稍微衰微,可能朝鮮就要叛嚮明國。
倘若蒙古和朝鮮都叛去,大清的疆域要縮小多少?國力要減弱多少?恐怕大清又要回到初創時候的篳路藍縷了。
這場決戰,打得是大清和明國的國運,雙方都是輸不起的。
皇太極摁著龍椅的把手,一字一頓地說道:“全國總動員,滿洲和蒙古十六歲以上男丁全部徵召,一定把明國打垮!”
……
送走了太子和兩位尚書,李植和諸將回到大帳中,議論軍情。
如今李植已經是侯爵,洪承疇不敢託大,讓李植坐在上首,自己陪坐在下面。雖然洪承疇是薊遼總督,有統轄諸將的職權,但是李植的爵位實在太高,洪承疇如今是壓不住李植了。
洪承疇坐在下首,咳嗽了一聲說道:“如今大筆山久攻不下,諸位有何計策?”
諸將對視了一陣,都沒有說話。大筆山工事修得這麼完備,曹變蛟攻不下,其他將領又能有什麼辦法?眾人想來想去,沒有人說話。
李植實在懶得看明軍在大筆山下面浪費時間了,便點頭說道:“明日,小曹將軍兵馬撤下來,本侯率軍攻山。”
洪承疇雖然接了天子密詔,輕易不讓李植出馬。但是如今李植位高權重,洪承疇哪裡敢指揮李植?李植既然說要出馬攻山,洪承疇也不敢攔著他。
撫了撫胡須,洪承疇說道:“既然如此,我等就在後方看興國侯攻山。”
李植笑了笑,沒有說話。
……
二月二十九日一早,李植把七十門重炮拖了出來,每門炮由十二匹健馬拖拉,快速朝大筆山山下行去。
李植的十八磅炮雖然可以射三裡,但仰射時候大炮打不了那麼遠。李植要用大炮轟炸山頭的炮臺,要沖到山下二裡才能仰射。
多爾袞在山頭上擺了十三門大炮,其中七門是小炮,六門是重炮。看到李植的炮車往山腳下行進,山頂的六門重炮開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