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笑道:“小道人,我找你家師父曹道長。”
那個少年答應了一聲,快步跑了進去,喊道:“師父,師父!有個大官來找你!”
沒一會,身穿法袍的曹守道走了出來。幾年未見,他臉上多了幾道皺紋,不過精神還是很好。見到李植,他趕緊跪下去喊道:“曹守道見過興國伯!”
李植扶起曹守道,笑道:“曹道長,我又來打擾你清修了!”
“求之不得!”
李植哈哈大笑,走進了曹守道的院子,開門見山地說道:“道長,你可知道硫酸、硝酸?”
曹守道愣了愣,問道:“那是何物?貧道不知!”
李植解釋道:“可能曹道長知道,只不過叫法不同。所謂硫酸,是一種油一樣的東西,但是具有腐蝕性。若是碰到了紙張、生肉,一觸就能把東西腐蝕得焦黑。所謂硝酸,是用硝石製成的一種水,若是碰到羊毛等物,就能把這些纖維變成黃色。”
曹守道沉吟片刻,說道:“伯爺說得硝酸,貧道不知。但伯爺說的硫酸,倒是和貧道煉的綠礬油有些類似。此物至為霸道,即便是遇到鐵,也能腐蝕侵奪。此物有些粘稠,正是有些像油。”
李植眼睛一亮,說道:“道長說的,恐怕就是稀硫酸。道長拿一些來給我看看?”
曹守道說道:“此物霸道,不好儲存,我需要時候都是現做的。伯爺既然想要,我現燒一些出來給伯爺看看。”
李植點頭說道:“如此甚好!”
曹守道點了點頭,便去搗鼓了。他請李植去裡面的院子裡觀看他如何製作綠礬油。他拿出許多瓶瓶罐罐出來:包括一個大坩堝、一個彎曲的瓷管、一個筆直的瓷管、兩個側開口大瓷缸,一個底做滿篩眼的小瓷缸。
他又從幾個壇子裡挖出一些原材料出來,便是綠礬。
曹守道家裡面的院子裡建有許多土灶,此時曹守道選用了一個頂部開口的灶窯,其出風口與頂部開口分開。曹守道將坩堝置其內,放入礬材,蓋上鍋蓋,用粘土封邊,將彎曲的瓷管插入灶頂部開口,套在坩鍋蓋的管狀孔上,粘土密封。
彎曲瓷管的另一頭插入大瓷缸,瓷缸蓋蓋好用粘土密封,將兩瓷缸側孔用直瓷管相連,最後之往瓷缸上套小瓷缸,缸間用粘土密封。
擺弄好這一大堆物事後,曹守道終於開始點火燒坩堝。
燒了一會兒,等小缸底篩眼有酸氣冒出時,曹守道在小缸內倒入井水。沒一會,井水中就冒出氣泡。那些氣泡在底下時候頗大,但往上運動過程中越來越小,逐漸消失,顯然是溶入了水中。
隨著越來越多的氣體溶於井水中,那井水變得越來越粘稠。
燒了一會兒,曹守道看了看火候,點頭說道:“差不多了。”
他蓋滅了坩堝下面的火,將那個水缸小心地抬了出來,說道:“伯爺,這便是綠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