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路過一個新到農民臨時安置點,李植一指馬鞭,說道:“進去看看。”
鄭暉趕緊跳下馬來,牽著李植的駿馬往安置點裡走。
……
姚民樂是天津青縣的農民,他家這次走運,選上了開墾臺灣的隊伍,跟隨船隊到了臺灣。
他們夫婦二人成親時候就和族裡分了家,在天津沒有田,二人佃種村裡喬老爺的三十五畝旱田。那些旱田一年也就收七、八鬥麥子,刨去五成地租和一鬥二升的種子,姚民樂和媳婦兩人每年從年頭忙到年尾,也就能得八、九石的麥子進自家倉裡。這些糧食,也就勉強讓姚民樂吃個溫飽。
哪怕是過年,他和媳婦兩人也不敢吃一口肉。兩人成親三年了,前年生了一個女兒。但這個女兒並未給姚家帶來歡樂,反而成為了姚民樂的一塊心病。他時時擔心女兒長大了養不活——那八、九石的糧食,哪裡養得活一家三口?
七月底,姚民興國伯招募第二批人丁開荒臺灣,他二話不說就報名來了。興國伯李植的事情青縣人都知道,只要跟上了興國伯,就有過不完的好日子。至於臺灣在哪裡,到了臺灣會經歷些什麼,姚民樂想都沒有想。
聽說自己募上了,一家三口九月初一就可以跟船去臺灣時候,姚民樂和媳婦在家裡兩間破茅房裡蹦了一晚上,慶祝好日子就要來了。
負責組織人手的興國伯幕府吏員讓姚民到了臺灣什麼都發。姚民樂十分信任興國伯,聽了這話便把家裡的鍋碗瓢盆全部送給了親戚,帶著妻女空手上了船,往臺灣進發。
那興國伯的大船十分高大,看上去就和一座屯堡似的。但出了海,姚民樂才明白大海有多大,自己乘坐的大船在海裡就像一葉樹葉似的,隨著海浪起伏飄蕩。船上太顛簸,姚民樂的媳婦吐了,不過姚民樂沒有吐。姚民樂在海上時候一直興奮地站在最上層甲板上,扶著船舷興奮地看著自己沒見過的大海。
到了臺灣,姚民樂本以為自己會看到一個破破爛爛的開荒地。但沒想到一到港口,剛走下船,姚民樂就看到了一大片繁榮的商館,騾馬喧囂人聲鼎沸。
姚民樂一家人下了船,一百多人跟隨著一個軍官,往前走了一裡路,軍官把兩百人帶進了一個滿是小攤位的小廣場裡。那個小廣場入口處有個磚石門,門上面寫著“人才市場”四個大字。
那個帶路的軍官大聲說道:“若是不想種田的,可以到人才市場裡找個事情做,大家進去看看吧!”
來了臺灣還可以不種田?姚民樂愣了愣,走進了那個人才市場。走進去一看,姚民樂發現市場裡擺了不少攤位。那些攤位沒人看管,但每個攤位上面都豎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字。
姚民樂和後面的農民都不識字,不知道那些攤位上面寫著什麼,都一臉求助地看向帶路的軍官。
那個軍官呵呵一樂,走上來指著一個攤位喊道:“新竹城張記酒樓招小廝兩名,要求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品行端正。做過小廝者優先錄取,手腳麻利者優先錄取,善於招待客人者優先錄取。待遇四兩每月,包午飯一頓。有意者到新竹城南大街張記酒樓找掌櫃劉老闆。”
聽到“四兩每月,包午飯一頓”這幾個字,姚民樂驚得張大了嘴巴。
招一個小廝要給四兩月錢?要知道在天津青縣,願意付一兩五錢僱人的就算好東家了。這樣的差事,往往是十幾個人搶,東家各種要求,應募者搶破頭也搶不到。平常的差事,有一兩二錢月錢,就能招到人。
然而在臺灣,上來一個酒樓小廝,就是四兩月錢,還包一頓飯。
這就是跟上了興國伯的好日子?
這就是臺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