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說道:“如今奴勢洶洶,來者不善,建鬥有何退敵良策?”
盧象升看著楊嗣昌,淡然說道:“無甚良策,唯率軍死戰耳!”
楊嗣昌聽到這話愣了愣,暗道這是在罵自己啊。現在朝廷上下都在背後罵楊嗣昌想投降,但那是背後罵,當面揭自己短的還是沒有的。盧象升說他要率軍死戰,要做英雄,自己就是城下投降的奸臣麼?
盧象升這句話不是罵自己不敢戰麼?這個盧象升,當真是個不識時務的匹夫!
楊嗣昌咬了咬牙,一時竟不知道說什麼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話來。
“你不要浪戰!”
……
十月十日,盧象升從京城退回來後,就和監軍太監高起潛在大帳裡討論了一整天,爭論得相當激烈。第二天一早,盧象升就把諸將召集到中軍大帳中。
李植步入大帳,看到諸將都已經到了,站在兩側。盧象升和高起潛坐在上首,表情不同。盧象升鐵青著臉,彷彿受到打擊。而高起潛則談笑自若,和站在旁邊的幾個關寧軍總兵說著話。
盧象升看到李植進來了,臉色才好看一些。
半晌,人都到齊了,盧象升說道:“我和監軍商定了,兩家分兵!從今日起,宣府、大同、山西和天津四路的兵馬歸我統帥。其他兵馬,聽從監軍指揮。”
聽到盧象升的話,眾將都是一愣,面面相覷。
清軍十萬大軍入關,氣勢洶洶。朝廷號令天下兵馬勤王,目前也不過集兵六萬而已,比韃子的兵力弱小。如果再兵分兩路,每路兵只有三萬人,拿什麼和韃子死磕?一路三萬人攻擊十萬韃子?一旦被韃子包圍,那就是被全殲的下場。
眾將都知道高起潛是力主避戰的,兵力一分開,就等於高起潛分出去的三萬兵馬不參戰了。剩下四路兵馬三萬人死磕十萬韃子,兇多吉少。
大同總兵王樸滿心的焦急,站出來說道:“軍門,兵貴合不貴分。合則強,分則弱。如今東奴馬軍強盛,一日可行軍百裡。我大軍一分,極易被東奴各個擊破!”
虎大威也站出來說道:“督臣,末將不贊同分兵!”
楊國柱也大聲說道:“督臣,分兵不是良策,請三思!”
盧象升看著三個下屬,嘆了口氣。
監軍太監高起潛站了起來,說道:“事情已經說清楚了,薊、遼、山東的兵馬隨我北上,在五十裡外紮營!”
清軍已經南下,高起潛卻要往北面去紮營,這避戰的態度十分明確。李植看著這個大太監,有些無語——難道就坐視清軍在中原隨意攻城劫掠,不援不戰?
說完這話,高起潛再不停留,往大帳外面走去。
被高起潛分出去的各鎮兵馬對視了一眼,紛紛走上前朝盧象升拱手說道:“督臣忠義無雙,末將恨不能隨督臣殺敵!”
“督臣和監軍既然已經議定,我等只能遵命,告退了!”
“督臣保重!”
分出去的眾將紛紛跟上高起潛,往帳外走去了。盧象升看著空了一半的中軍大帳,沮喪地把腰一彎,駝著背坐在椅子上,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