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畢竟是個文官,倒是比這些武夫斯文些。不過他飯量極大,竟一口氣吃了三碗米飯,看得李植嘖嘖稱奇。要知道軍中飯碗很大,那三碗米飯抵得上民家的四碗飯。
吃完酒肉,李植就和總督告辭,回到了自己的軍營中。李植先是讓士兵把俘虜給總督送去,然後就沉沉地倒在壇子上,一下子就睡著了。
第二天天一亮,李植一起床就聽到偵察兵來報。
“將軍,韃子的十萬大軍全部拔起營寨,往南面去了!”
李植愣了愣,暗道這韃子怎麼就走了。看來韃子試探了一陣後,也沒有一鼓而下攻破大明京城的信心。韃子生活在遼東苦寒之地,人口物資缺乏,所渴望的只是在大明的京城外圍燒殺搶掠,做些穩賺不賠的買賣。
李植感覺自己還是有些宿醉,搖了搖頭,問道:“所有兵馬全撤走了嗎?”
偵察兵排長大聲說道:“還餘一千戰兵,有一半是馬甲,駐紮在城東五十裡,似乎是準備跟著我大明軍隊,蒐集我大明軍隊的情報!”
“好囂張的清軍,主力走了還敢留探子下來!”李植哼了一聲,又問道:“那些韃子一半都是馬甲兵?”
偵察兵排長說道:“應該是,看不清楚。這些清兵人人有馬十分囂張,我們一靠近他們就集體沖上來追砍。我的騎兵排幾次想接近看清楚都失敗了。”
李植審問過那些活著的韃子,知道此時清軍已經改革了軍制。清軍不再以牛錄為基本作戰單位,而是把戰兵都抽到了三大營中,由皇帝統一任命各營的軍官。這三大營便是噶布什賢營、巴牙喇營和阿裡哈超哈營。
最精銳的是噶布什賢營,兵員由八旗滿洲、八旗蒙古每個牛錄選擇勇武強悍者二人充任。其次是巴牙喇營,每牛錄選取十人,選取的都是精銳的巴牙喇兵。最後是阿裡哈超哈營,每牛錄選取四十人,選的都是驍勇的馬甲兵。
而其他的步甲和輔兵,就跟隨在阿裡哈超哈營馬甲兵的後面作戰。
這一千韃子兵馬有一半是馬甲,看來就是阿裡哈超哈營下屬的一支作戰部隊。
李植點了點頭,朝傳令兵喊道:“讓鐘峰帶一千步槍手出來,隨我出營吃掉這一千馬甲!”
傳令兵大喊得令,把李植的命令傳了下去。沒多久,鐘峰就點好了兵馬準備好了出征。李植穿著禦賜的盔甲,騎在自己的棗紅大馬上,打著大旗,帶領一千選鋒團士兵往東面殺去。
往東行了四十裡,李植便看到附近有不少清軍哨騎。這些哨騎偵探到李植兵馬掩殺過來,都往十幾裡外的軍營中跑去,似乎是回去報信。但很快新的哨騎又從韃子的營寨附近騎了出來,圍著李植的軍馬打轉。韃子們似乎依舊很放鬆,不相信李植這一千明軍敢襲擊自己。
李植率兵一路往東走,一直逼到了清軍營寨的五裡內,清軍才警覺起來。
清軍吹響了號角,在營寨外擺出了作戰佇列。
李植用望遠鏡看了看清軍的陣營,發現清軍果然人人有馬。其中有一半清軍騎的是高大的戰馬,大概就是馬甲兵了。李植讓鐘峰計程車兵上膛裝彈,一點點朝這一股清軍壓過去。
清軍在營寨外列好隊,策馬朝李植這邊沖了過來。